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葛洪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41 葛洪283—343/363

东晋道士,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和医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出身官僚世家。13岁丧父,家道中落。少时耕稼贩薪,饥寒困顿,仍苦读不辍。司马睿为相,用为掾,后迁咨议、参军等职,封关内侯。初以儒术知名。后潜心神仙导养之法,学于从祖葛玄弟子郑隐,受炼丹术。师事南海太守鲍玄,兼通医术。晋元帝以散骑常侍相召,固辞不就。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句漏(今广西北流)令,携子侄前往,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挽留,后入罗浮山,炼丹著述,积年而殁。著有《抱朴子》。另著《肘后备急方》,涉及各科医学,关于诊治结核、天花等多种传染病的内容尤为珍贵。


029 葛洪281—341

晋代医药化学家。编著《金匮药方》100卷,摘要编为《肘后救卒方》3卷,是我国古代较早的急救方书。书中有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记载,尤其对虏疮的描述,是世界上对天花病的最早记录。最早提出了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沙虱(恙螨),并详细论述了沙虱生活习性,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又提出用小竹板夹挤治疗骨折,用槟榔治寸白虫(绦虫),用狂犬脑敷贴治狂犬病。并提出饮食起居失节是致病原因,否认鬼神作祟。他提倡针灸治病,书中选录药方均为易得、价廉、有效药物。他为了炼制长生不老药,曾做了许多关于制药化学的试验,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促进了制药化学的发展。


046 葛洪

他认为 “道” 的本体名之曰 “玄”,为“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认为“不见仙人,不可谓世间无仙人也。”主张“仙人有种”、“仙人禀异气”,“天下悠悠,皆可长生”。提倡“假求外物以自坚固”与内保精气以求长生。在儒道关系上,认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赞颂“道家之教”“包儒墨之善,总名法之要”。但主张儒道“殊途同归”,二者“兼而修之”。提出气生万物的观点,认为“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具有物种变化的观点,驳斥了“物各自有种”。在形神关系上,主张精神依存于形体,认为“形须神而立”,“形者,神之宅也”,“身劳则神散”。


059 葛洪284—364

晋代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一生著述甚多,大多散佚。《正统道藏》收有其著作十几种,大部托名。现存主要著述有《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等。尤以《抱朴子内篇》最为重要,是一部关于道家哲学和古代化学炼丹术的著作,对我国道教和炼丹术的发展均有重大影响。书中还列述了大量丹方秘籍,可谓诸家炼丹术之大成。《抱朴子外篇》是儒家应世之术的著作。《肘后备急方》记录了当时若干医药方面的成就,在医药史上也颇有价值。


092 葛洪

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兼炼丹术家。把儒道两家学说宗教化,以神仙善生为内,以儒术应世为外。其著作《抱朴子》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身延年,属道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认为玄是万有的本体,道是万有形成与变化的主宰,又通过“一”构成他“服丹守一”的内修外养之道。他坚持儒家纲常名教,认为“欲求仙者,更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旦务方求,皆不得长生也”。批判鲍敬言无君论,强调君主专制的必要,不满魏晋清谈玄风,讥讽风颓教沮的社会习俗,还主张严峻刑杀。论证人性自私,人间争斗是永恒的。他主张崇教以谆风俗,守塉、安贫、知正、仁明以修身,坚持正身淳俗的修养学说。还著有《神仙传》、《隐逸传》等书。


049 葛洪

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和炼丹术家。认为 “名实乖乱,则识鉴不通”。对魏晋玄学 “谈玄说理”、“穷诘强难”的学风持批判态度。反对辩谈的胜负,主张“重言”。所著《抱朴子》中有《博喻》、《广譬》两篇,共收其所作演连珠182则。对连珠形式和运用方面作出了一些变化和发展。但所作演连珠,不但有偏重于譬喻比类的缺点,且广博不羁、形式散乱。

葛洪约281-340Ge Hong

我国晋代炼丹士,别号抱朴子,江苏句容县人。先后拜郑隐、鲍玄为师,学习炼丹术。曾做过中等京官,后倾全力去南方炼丹。公元前4世纪我国已有炼丹术,其目的是炼制长生不老之药及人造的金银。葛洪继承了早期的炼丹理论,又结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留下了不少著作,其中与炼丹术有关的主要著作为 《抱朴子内篇》,全书共21卷。炼丹术中涉及许多化学变化,从现代理论看,其中大部分是不符合化学原理的,但有一些还能比较正确地描述化学变化。如卷四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将红色的硫化汞加热,分解出汞,汞与硫作用再成硫化汞。“取雌黄,雄黄,烧下,其中铜铸以为器复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雌黄,雄黄即 As2S3 与As2S2,它们经加热后都能升华。赤乳即为升华后的晶体。说明葛洪当时已观察到了物质的升华现象。卷十六中说“鈆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鈆。”鈆即铅,说明那时已知道铅能变成红色的四氧化三铅,而四氧化三铅又能分解出铅的道理。再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可能是 一种蓝色的铜盐。这说明葛洪已观察到了铁与铜盐之间的置换作用。

葛洪284—364

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东晋道士。字稚川,号抱朴子,句容 (今属江苏) 人。出身没落贵族,十三岁丧父,刻苦自励,勤学不懈。西晋末,周游鄂、豫、湘、粤,参与镇压农民起义,从南海太守鲍玄学道教方术。东晋初,返句容。历任司徒椽、咨议参军。后自请为勾漏(今属广西)县令,途经广州,辞官携家小入罗浮山,修道炼丹,著书终老。有《抱朴子》、《神仙传》、《金匮药方》等书,宣传丹鼎之术,糅合儒家之说,强调炼丹以求长生。为道教丹鼎派首领之一。

葛洪

在法律上,推崇法家法律观,认为仁是为政“脂粉”,刑是治国“辔策”,刑罚是“国之神器”,宜君主自执。主张恢复肉刑,严刑峻法,轻罪重判,驳斥“秦以严亡”说。强调执法不分贵贱亲疏,公正断案。参见“宗教”中的“葛洪”。


葛洪284—364

东晋道士和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少好神仙导养之法,从葛玄弟子郑隐受炼丹术。司马睿为相,用为掾,后任咨议、参军等职。迁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晚年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隐居于罗浮山炼丹。主张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著《抱朴子》内外篇;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又著《肘后备急方》,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参见“法学”、“医药卫生”、“哲学”、“文学”中的“葛洪”。


葛洪

东晋道教理论家。批判总结魏晋玄学伦理思想的第一人。反对“元康名士”的放达和纵欲享乐主义,力图恢复儒家伦理的权威。认为利己害人是人的本性;重视修德行,“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抱朴子·对俗》)提出“仁明”说的道德修养论:明为明辨是非、予测未来的才智,仁即由爱和不忍人之心引申的行为准则;明确主张在仁明冲突时要“舍仁用明”。参见“宗教”中的“葛洪”。


葛洪284—364,一作254—334

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文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始以儒术知名,后好神仙导养之法。著书甚多。《抱朴子》为代表作,内篇二十卷阐述道教理论,记载炼丹方法;外篇五十卷“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其中《钧世》、《应嘲》、《辞义》、《尚博》等篇为文论,主张立言须有助教化,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反对尊古卑今。又著《神仙传》等。其《肘后方》为古代医学名著。参见“哲学”中的“葛洪”。


葛洪284—364

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著有《抱朴子》内、外篇等书。基本思想是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论文主张立言必须有助于教化,提倡文章与德行并重,反对贵古贱今。对化学、医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抱朴子·内篇》具体地记载了炼丹的方法,为现存较早的炼丹著作;《金匮药方》一百卷,后节略为三卷,称《肘后备急方》。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天花、恙虫病等为世界最早的记载。

葛洪284~364

字雅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在医学界和化学界都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少时好神仙导养之法,晚年止于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而卒。著有《抱朴子》70卷、《金匮药方》100卷、《神仙传》等。《抱朴子》(约公元317年定稿),分内外篇,内篇共20卷,论养生延年和炼金银及丹药之事;外篇共50卷(篇),论人间世事,为儒家学说。有关养生学的论述,主要在《抱朴子·内篇》中。其养生观点是:
养生以不伤为本 葛洪首次具体指出伤身有十个方面(才所不逮而困思、汲汲所欲、久谈言笑、寝息失时、挽弓引弩、沈(沉)醉呕吐、饱食即卧、跳走喘乏、欢呼哭泣、阴阳不交),并提出34条(27个“不”、7个“有”)“不伤”身的具体措施。他认为不要因其简单易行而有所忽视,只要随时注意就能保健延寿,如首次提出作息制度有“长生之理”。现代科学也证实,按时作息,可使生命之钟有规律地摆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防病,不伤生机,不伤身体,自然寿高体健。
重导引,首创胎息 葛洪本庄子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之说,不仅重视导引(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申),而且还掌握吐纳、坚齿、明目等养生术,特别推崇吐纳、行气,并首先介绍“胎息”的详细练法、作用和注意事项等。葛洪认为,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又如他的叩齿、明目等养生法,被后人公认为“效果确实”,并流传至今。
否绝欲,主节欲 关于房室问题,葛洪有自己的独见,对当时道家“绝欲”的主张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人复不可都绝阴阳”,“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否则“多病而不寿”。但对大力宣扬“房中术可使人增年益寿”的主张,同样予以否定,认为“纵情恣欲”、“任情肆意”也“损年命”,应“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他对纵欲、节欲与寿夭关系的认识与现代老年生物学、老年医学相似,也是符合生理科学的。

葛洪284—364

东晋道士、道教学者、炼丹术家、医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出身江南著名士族家庭,13岁丧父,家道中落,“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日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人鲜能读也”(《抱朴子·自叙》)。自幼好学,博览群书,精治五经,立志为文儒,以复兴儒学自任。又好神仙导养之法,从葛玄弟子郑隐学道。司马睿为相时,辟召为掾,后又转司徒掾,迁谘议参军。后因镇压石冰领导的农民起义有功,迁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后舍儒入道。葛洪“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后师事南海太守鲍玄,玄亦内学,逆占将来。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炼医术”(《晋书·葛洪传》)。咸和初,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句漏令。携子侄至广州,为刺吏邓岳所留,乃止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同上),遂殁于此。所著《抱朴子·内篇》是第一部论述道教宗旨、哲理、仪式、方法的著作,对于宇宙本体、人的本质、人生哲学、神仙的存在、俗人成仙的可能性,养气健身、金丹炼制及斋醮方法等,都作了详细的论证与叙述,从而使道教摆脱了巫术的原始形式,具备了理论化、系统化的体系。主张以神仙养生为内,认为“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塞难》);以儒术应世为外,认为“儒教近而易见,故崇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也”(《明本》),“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平于世。治身而身长修,治国而国太平。以六经训俗士,以方术授知音”(《释滞》)。他还把儒家伦理纲常纳入道教教理之中,提出“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对俗》)“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微旨》)。不满于道家的“无为而治”,提出“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反对社会的“结党营私”,提倡“知人善任”,认为“同乎己者,未必可用,异于我者,未必可忽也”(《清鉴》);指斥桓灵以来“网漏防溃,风颓教沮”(《审举》)的世风衰败现象;提出以刑罚治“狡暴”,“以其所畏,禁其所玩,峻而不犯”才是“舍民之术”(《用刑》)。综论先秦诸家,认为道家“包儒墨之善,总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为诸家之根本,“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道“为百家之君长,仁义之祖宗也”(《明本》)。主张社会历史是进化的,批评认为“今山不及古山之高,今海不及古海之广,今日不及古日之热,今月不及古月之朗”的贵古贱今思想(《尚博》)。葛洪一生著作甚多,主要有《抱朴子》内外篇70卷,《神仙传》10卷,《肘后备急方》4卷(一说8卷)等。《道藏》收有葛洪著作十三种,多为后人伪托。葛洪不仅在道教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化学和医学的方术有一定贡献,他整理和记载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炼丹方术,保存了不少我国早期医学典籍和民间方剂。

葛洪250?—330?

号抱朴子,西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一位炼丹士。所作《抱朴子》分为内篇与外篇两部分,其文学观较集中地反映在外篇的《钧世》、《百家》、《刺谬》、《辞义》等文中。他反对流行一时的玄学清谈之风,对王充尚质尚用的文学理论,对曹丕文章乃经国之大业的观点,他都赞同,却也吸收了陆机重视文学形式美的一些看法。他认为文章与德业同样重要,“谓之余事,未之前闻”。在他看来,天地万物各有自身的文彩辉光,各有自身的德行功用,不应强分高下或偏废其一。他试图从文与德的关系上,解决文的社会地位问题。显然,这是对曹植“辞赋小道,不足以揄扬大业”论以一种拨正。他认为文学是发展的,今胜于古。“近代之优文诏策,军书奏议,其清富赡丽过于《尚书》”。他斥责崇古论者说:“盖往古之士匪鬼匪神,其形器虽冶铄于畴曩,然其精神布在于方册,情见乎辞,指归可得”,有什么可神秘的呢?古人之书,由于时代不同,地域各异,加上简册难以保存,埋藏日久,残篇断简,难以认读,并不是古人行文有什么奥妙之处。这一分析,无疑使那些宗经崇古论者失去了灵光。同时,他也不一味“颂今”。他曾说:“古诗刺过失,故有益而贵;今诗纯虚美,故有损而贱”。对当时文坛不顾及社会效果,不顾及文章内容的文风,也进行了有力的拨正。总之,葛洪在文学上的观点,总的看来是进步的,积极的。


葛洪284——364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少好神仙导养之法,曾任谘议、参军等职。著有《抱朴子》、《神仙传》,托名汉刘歆撰《西京杂记》。《抱朴子》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论文主张立言须有助于教化,同时又提倡文章与德行并重,反对贵古贱今。又托名汉刘歆撰《西京杂记》,书中记述了西汉的宫室制度、风俗习惯,怪异传说、人物轶事等多方面的内容。在人物轶事中,不乏文彩动人的佳作。

葛洪

东晋道士,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生于公元284年,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葛洪出身世家,但从小丧父且家道中落,喜读书,博览经史百家。20岁前师从郑隐学道,20余岁便开始著书《抱朴子》。司马睿为丞相,起用葛洪为 ,后任咨议,参军等职。因镇压石冰起义有功,赐爵关内侯。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后携子侄去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至364年卒。《抱朴子》一书由内外篇组成,内篇道教论著20篇,主要阐述道教的宇宙观,反复论证神仙实有,成仙可学; 详细记录了炼制金丹的方法和禳灾去祸、养生延年的医论药物之法。外篇论著50篇,专言人事,以儒家为宗,宣扬道德要以忠孝仁恕信义和顺为本。葛洪是典型的神仙家,注重个人修炼,对以后形成的丹鼎派有很大的影响。《抱朴子》内篇成为研究中国炼丹史的重要著作,他的著作对中国古代医学和文学也有一定贡献。

葛洪

葛洪 (284—364),中国炼丹术士、医学家。字稚川,东晋丹阳句容 (今江苏省句容县) 人。喜读医术、炼丹制药方面书籍,留心收集民间药方。曾任谘议、参军等职,因镇压农民起义 “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年青时从葛玄弟子郑隐学得炼丹术,后携子侄至交趾,于罗浮山炼丹。葛洪是中国著名炼丹专家。经过长年实验,研究出石胆 (硫酸铜)、硝石 (硝酸钾)、赤石脂 (赤铁矿)、密佗僧 (氧化铅)、三仙丹 (氧化汞) 等多种化合物和矿物。在炼丹过程中,葛洪发现一些物质化学变化规律。如丹砂 (硫化汞) 加热,可炼出水银,水银和硫黄化合,能变成丹砂; 雌黄 (三硫化二砷) 和雄黄 (五硫化二砷) 加热后升华,直接变成结晶等。所著 《抱朴子》,分内外篇,虽是一部关于“神仙养生”、“儒术应世” 之书,但在内篇中具体记载有炼丹方法,是中国现存较早的炼丹术著作,也是中国化学萌芽时期一部化学方面重要著作。在医学方面,葛洪著有 《时后备急方》,是一本袖珍急症手册。载有许多传染病及其治疗和预防方法,对天花、马鼻疽、沙虱毒 (恙虫病)、尸注 (结核病) 等症状,病因及传染媒介叙述十分清楚。葛洪发明用病狗脑浆治疗疯狗病 (恐水病) 方法,具有明显免疫思想,与1500年后巴斯德提出的免疫学原理基本相似。葛洪还提出不少简单有效的治病方剂,如用松节油治关节炎; 用铜青(碳酸铜) 治皮肤病; 用雄黄、艾叶消毒;用密陀僧防腐等。

葛洪约281—341

东晋道教学者、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少从郑隐学道,官至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后去罗浮山炼丹。将道教思想系统化、理论化。视“玄”为“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主张以神仙养生为内,以儒术应世为外,以儒道互补。不满于道家的“无为而治”,提出 “身在山林而心存巍阙”。针对玄学清淡风气,主张立言须有助于教化。整理记载了当时的各种炼丹方术,在化学和医学的发展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著作有《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神仙传》等。


葛洪

葛洪 (约281—341),中国炼丹术士、医学家。字稚川,东晋丹阳句容 (今江苏省句容县)人。喜读医术、炼丹制药方面书籍,留心收集民间药方。曾任谘议、参军等职,因镇压农民起义 “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年青时从葛玄弟子郑隐学得炼丹术,后携子侄至交趾,于罗浮山炼丹。
葛洪是中国著名炼丹专家。经过长年实验,研究出石胆 (硫酸铜)、硝石 (硝酸钾)、赤石脂 (赤铁矿)、密佗僧 (氧化铅)、三仙丹 (氧化汞)等多种化合物和矿物。在炼丹过程中,葛洪发现一些物质化学变化规律。如丹砂 (硫化汞)加热,可炼出水银,水银和硫磺化合,能变成丹砂;雌黄 (三硫化二砷)和雄黄 (五硫化二砷)加热后升华,直接变成结晶等。
所著 《抱朴子》,分内外篇,虽是一部关于 “神仙养生”、“儒术应世”之书,但在内篇中具体记载有炼丹方法,是中国现存较早的炼丹术著作,也是中国化学萌芽时期一部化学方面重要著作。在医学方面,葛洪著有 《肘后备急方》,是一本袖珍急症手册。载有许多传染病及其治疗和预防方法,对天花、马鼻疽、沙虱毒 (恙虫病)、尸注 (结核病)等症状,病因及传染媒介叙述十分清楚。葛洪发明用病狗脑浆治疗疯狗病 (恐水病)方法,具有明显免疫思想,与1500年后巴斯德提出的免疫学原理基本相似。葛洪还提出不少简单有效的治病方剂,如用松节油治关节炎;用铜青 (碳酸铜)治皮肤病;用雄黄、艾叶消毒; 用密陀僧防腐等。

葛洪

中国东晋道家、医药学家。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市)人,生于283年,卒于363年(一说生于261年,卒于341年)。少家贫而性好学,博览群书,在学识上深有造诣,晚年专事炼丹,所著《抱朴子》一书,即集当时方士炼丹法而成。他的炼丹从客观上导致了制药化学的开端,提高和扩大了化学药物的应用范围,促进了制药化学的发展。现世界上公认炼丹术起源于中国,并被看成近代化学的先驱。他在医学上的著作有《玉函方》(晋书本传作《金匮药方》)100卷,后将其常用部分摘要写成《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计3卷,是一部廉、便、验三字俱备的方书。本书对天花症状和发病经过的记载,是世界上论述天花的最早记录。本书流传中,经陶弘景增补,名《肘后百一方》。金代杨用道又增补一次。《肘后方》现存8卷,1~4卷是“内病”,5~6卷是“外发病”,7卷是“他犯病”,8卷是百病备急丸散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