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董其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452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代书画家、鉴赏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才华俊逸,善鉴赏,以书画名重海内。书学颜真卿,后改学虞世南,又转学钟繇、王羲之,参酌李邕、杨凝式笔意,自谓于率意中见秀色。善画山水,崇拜元四家,特爱黄公望,醉心北宋,迷恋董、巨。能集诸家之长,而独步当时。其位高望众,诗文书画为一时之宗。所作山水树石,烟云飞动,秀逸清快。然用笔秀媚有余,而魄力不足,巨幛大幅,尤无气势。信佛,通禅理,以禅论画,倡中国山水画“南北宗”论,重“南宗”,贬“北宗”,引起后世众多宗派之争,三百年间反响甚大。称作画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人多奉为信条。清初“四王”传其脉络。存世画迹有《云山小隐图》(藏故宫博物院)、《烟江叠嶂图》(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等。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董其昌1555—1636

明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其书自颜真卿入手,远涉钟、王,参以李邕、徐浩,姿态秀雅而不死板,最得意在小楷,自谓“临仿历代,吾得其什七。”山水师董、巨及元四家。笔墨娴熟,崇尚摹古,标榜笔笔有来历,作品缺乏生气。他把古代不同风格的画家比喻为佛教禅宗的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正统,贬低北宗,失之偏颇,不利于绘画的正常发展。其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艺术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董其昌1555—1636Dongqichang

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松江华亭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精于鉴赏,尤长书法,亦致力于山水画。为了克服板结与粗简两种时弊,他在山水画上追求以书法之笔入画,以及笔墨变幻中的表现力,并把宋元诸家绘画中来自大自然的山石树木形象加以简化,以笔势的运动作“不似之似”的组合。他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和“画欲暗不欲明”的生动性与含蓄性,也发展了墨法,注重墨色的韵味和情调。董其昌的巨大影响还在于他的画论,在系统总结文人画历史经验的过程中,他以佛家禅宗分南北为喻,推出了“南北宗论”,尚率真,轻功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黜刻画。虽然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面目,但所提倡的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董其昌的传世作品 《昼锦堂图》 以宋代欧阳修 《昼锦堂记》 为题,表现夏秋之交,一片茂林峦岫,远近相连,意境平远开阔。林中茅屋数间,当为昼锦堂。在画法上,用笔细秀工整,山石轮廓线描很淡,几乎不见笔墨,而是全以深浅不同的颜色画成,用色以石青、石绿为主,兼用赭墨淡色,皴点晕染,色泽温润。气韵淡雅秀逸。其传世作品还有《升山图》、《夏木垂阴图》、《高逸图》等。

昼锦堂图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谥文敏,世称 “董香光”、“董文敏”。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华亭(上海松江县)人。17岁学书,学唐人,又学魏晋,其书结字严谨而又天真烂漫,圆劲苍秀。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被誉为 “晚明四家”。


明 ·董其昌行书

董其昌1556—1637

明代书法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工书,初学颜真卿,转师虞世南,后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学钟繇、王羲之,博采李邕、徐浩、杨凝式之法,自称于率意中得秀色。其书圆劲姿丽,清康有为则认为:“香光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

董其昌1555—1536

明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万历进士,后官晋南京礼部尚书,诏加太子太保,谥文敏。其书法超越诸家,独探神妙,尽集宋元诸家之长,尤善小楷,姿态秀雅。当时书法界有“南董北米”(米指当时居燕京,传为米芾后裔的书画家,行草得米家之法)之称。善绘山水,秀润苍郁,超然出尘。以佛教禅宗理喻画理,把历代不同风格的山水画流派按佛教南、北宗而划成南北两派,崇南派为文人画之正统,贬低北派,失之偏颇,影响明以后三百余年,有碍中国绘画发展为后世所诟病。其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绘画发展有积极作用。《夏木垂阴图》(纸本水墨,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为纵321.9厘米、宽102.3厘米的巨幅山水大轴,描写夏日山间的苍翠景色,山石圆浑秀润,高山峭峰,树木葱茏,远山杂树成行,层林迭翠,近处参天古树,枝长叶茂。高山丛树,清溪幽谷,呈显出一派气候湿润的秀丽景象。画有山间草屋,点出文人隐逸之主题,此为其传世精品。此外,有《升山图》(纸本水墨,藏南京博物院)、《昼绵堂图》(绢本设色,藏吉林省博物馆)等传世。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容台文集》等传世。享年82岁。

董其昌1556—1637

字玄宰,号思白,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天启初召修《神宗实录》,拜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敏”。其昌天才俊逸,尤精书画,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其昌书画,论者比之赵孟頫,但其散文虽亦有佳作,却多率尔而成,不暇研炼,平淡者居多,不及孟頫之文。

董其昌

明代书画家。1555年生,1636年去世。华亭(今上海松江)人。23岁习画山水,为“吴派”盟主,与文人画家李流芳、王时敏等称“画中九友”,与邢侗、米万中、张瑞图并称“明末四大书家”,对后世山水画影响极大。曾4次入京为官(1598、1622、1624、1632)。1589年进士。1602年作《枫泾仿古图》。1605年作《烟江叠嶂图》卷。1615年作《仿杨升没骨山水图》轴(77.3cm×34.1cm)。1617年作《青牟图》轴(224.4cm×67.4cm)、《高逸图》轴(89.5cm×34.1cm)。1620年作《林和靖诗意图》轴(154.1cm×64.3cm)、《秋兴8景图》册(53.8cm×31.7cm)。1620~1625年作《山水小景图》册,共8幅(每29.4cm×22.9cm)。1621年作《仿云山小隐图》卷。1625年作《松溪幽胜图》轴(134.7cm×46.8cm)。1626年作《赠稼轩山水图》轴。1629年作《炼石补天图》卷。1635年作《关山雪霁图》卷(13cm×142cm)《遥岑泼翠图》轴(225.7cm×75.4cm)。《书画合壁金笺册》图共8开(每32.5cm×23.5cm)。《剪江草堂图》轴(94.3cm×25.5cm)。《书锦堂图》卷(41cm×180cm)。《书画合壁》卷(28.2cm×119cm)。《昼锦堂图》卷(41cm×198cm)。

董其昌
主要责任者: 吴山明;颜晓军
责任方式: 主编;编著
出版者: 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地: 杭州
页码: 1-81
开本: 12
中图分类号: J222.48
语种:中
定价:68.00
出版时间:2018-09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国画家名作精鉴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国画家名作精鉴之一,共收录62条词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