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蒋湘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蒋湘南生卒年不详字子潇,河南固始人。清代文学家。著有《七经楼文钞》等。他力主“文笔之分”。在《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中,他说:“叶声韵者谓之文,”“不叶声韵者谓之笔”,但他重文轻笔,认为“古人用功先文而后笔也,……自古有工于文而不工于笔者,岂有不工文而能工于笔者哉?”可他并不苟同于阮元的“文笔论”那样偏狭,以叶韵偶俪排斥一切,而是主张文章应骈散兼用。他说:“阳变阴化,奇只偶双;奇偶相间,律中宫商;物相杂,声成音,皆谓之文。”他从奇偶着眼,分析汉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总结文学语言的结构规律,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问题是,在他的心目中有古无今。他要求文章要词古、义古、句式结构古。为达此目的,他提出了一个取径模拟,由文入笔的“用功之法”,并认为只要这样用心日久,就可以逐步掌握古代的书面语言和写作规律了。这实际上割断了文学创作与时代生活的联系,因此是不妥当的。不过他强调“古人模拟之法,在移神不在范貌,”就是说要注意创新。这对当时流行的复古摸拟之法也有所改进。他还以强烈的批判性对桐城派古文进行了清算,认为在形式上一味模拟唐宋八家的桐城派古文都是“伪八家”。指斥他们“道之不明,何有于书?文之未是,于法何有?”他以“奴”、“蛮”、“丐”、“吏”、“魔”、“醉”、“梦”、“喘”八个字来形容桐城古文的弊病,可谓穷形尽相,入木三分,这对动摇桐城派的统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蒋湘南1795—1854清代作家。河南固始人。回族。字子潇。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曾入学使吴慈鹤、周之桢等人幕府。1846年在故乡筑楼藏书,名为七经楼。晚年主讲于“关中书院”、“同州书院”。工诗,对天文、水利、农田、地理、算数、历法等亦有研究和著述。诗作题材广泛, 对清王朝专制统治和轻视知识分子不满,曾游历塞北,写有不少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诗篇,诗体刚健苍劲,富于情趣。散文也有较高成就,著有《春晖阁诗选》、《七经楼文钞》、《游艺录》、《卦气表》、《华岳图经》、《江西水道考》等,此外,还参与编修了《江苏通志》、《同州府志》、《陕西通志》等。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