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蒙医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蒙医

蒙古族医学是在汉、藏及印度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大发展时期在成吉思汗建立四个蒙古汗国以后,特别是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沙图穆苏用汉文撰写的15卷《瑞竹堂经验方》,为其早期重要著作。17世纪蒙医学家占布拉撰《医法海鉴》为有代表性的蒙药方集。蒙医学以阴阳五行、五元学说为理论基础; 其中的三根、七素之说,明显受藏医学理论的影响。蒙医学也注重辩证施治,方法主要有病因、病位、论病辩证等。施治主要内容有立法、处方、手术等。在甚疗实践中,诊断方法主要是望、问、触。触诊主要指切脉和按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食疗、正骨、正脑、灸、放血等。所用药物,主要为野生植物,此外还有动物、矿物等。方剂汤、散、膏,丸、酒、油等俱全。

蒙医

蒙古族传统医学。

蒙医

蒙古族医药学的简称。蒙古族人民长期同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早在13世纪以前,蒙古族人民就发明和运用了许多适合当时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及地理气候特点的药剂和疗法,如“合迪儿”烈性药和灸疗、浴疗、正骨、治疗外伤、马奶酒疗法、饮食疗法等。特别是外科正骨术、蒸气热罨法、牛羊瘤胃反刍物热罨疗法、热血浸疗法等,在当时都是非常实用而有效的疗法。其中灸疗和热敷疗法还先后传入了内地和西藏。13世纪以后,随着蒙古族同国内各民族和阿拉伯、欧洲各国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加,内地和国外的一些药物及疗法开始传入蒙古地区,使其医疗经验和药物方剂方面的知识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明清时期,又吸收了藏医、汉医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使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医学理论方面,在原有古代蒙医初步医疗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整理提高,形成了阴阳学说、五大元素学说、寒热对立统一学说、七元三秽学说、六因辩证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基本理论体系。涌现出了淖尔吉·墨尔根、占布拉、伊希巴拉珠尔、占布拉道尔吉、尤日格丹达尔等许多著名的蒙医学家。编撰出了《方海》、《四部甘露》、《蒙药正典》、《甘露之泉》、《脉诊概要》、《白露医法从新》、《蒙医蒙药选粹》等数十部医学巨著。其中《蒙药正典》一书就收入879种药物,并附有药物插图576幅。与此同时,临床分科亦日益详细,相继分化出骨伤科、内科、瘟科、传染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建国以来,蒙医蒙药事业得到了更大发展,仅内蒙古自治区就建立了几十所蒙医院、中蒙医院、蒙医研究所、蒙医学院等。蒙医医疗机构和几个蒙药制药厂,可生产各种蒙药制剂或蒙成药350多种。

蒙医

蒙古族医药学的简称。蒙古人民长期同大自然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 在吸收汉医、藏医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早在蒙古汗国建立前,蒙古人民已有本族的药剂和疗法,如掌握“合迪儿”烈性药,以饮马奶酒治病,用烧红的烙铁治疗外伤等。元代以后进一步有所发展,设立太医院、上都惠民司等许多医疗机构。至明末清初,则在理论上更加系统化,并总结出饮食疗、灸疗、罨疗、瑟博素疗、皮疗、温泉疗、针刺放血疗、按摩疗等一整套疗术。如用烧热的盐热敷,用新宰杀之畜皮、鱼皮裹疗, 都富于蒙古族的特色。对治疗创伤及正骨尤有独到之处。许多蒙古医学家和药学家还撰有 《饮膳正要》、《方海》、《甘露之泉》、《蒙药正典》、《蒙医药选编》等著作, 丰富了祖国医学的文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