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蒙古源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蒙古源流中国古代蒙古文重要历史著作。清康熙元年(1662)伊克昭盟乌审旗萨冈彻辰洪台吉著。乾隆四十二年(1777)译为满文,又从满文译为汉文,经乾隆(清高宗)改定为今书名,并析为8卷。作者根据《古昔蒙古汗等源流大黄册》等七种蒙、藏文献综括成书。内容以佛教传播附会蒙古族的起源,历述元、明两代蒙古各汗的事迹,对俺答汗及鄂尔多斯部的记叙尤详。是研究明代至清初蒙古族历史的重要参考书,与《元朝秘史》、《蒙古黄金史》并称为蒙古文三大历史著作。 206 蒙古源流原名 《珍宝史纲》,康熙元年(1622)鄂尔多斯部萨囊彻辰洪台吉用蒙古文写成。乾隆42年 (1777)译成满文,乾隆55年从满文转译成汉文,并由乾隆皇帝改定今名,分8卷出版。凡与蒙古族历史有关的传说、故事、佛教活动、诸王世系、兼并分裂、军事斗争、民族关系等等均有叙述。与《元朝秘史》、《蒙古黄金史》 齐名。 蒙古源流原名《宝贝史纲》。书名。蒙古文书写,清萨囊台吉 (1604—?)撰。撰者为成吉思汗后裔,鄂尔多斯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贵族。清康熙元年(1662年)成书,乾隆四十二年 (1777年)译成满文,乾隆五十五年前后又由满文译为汉文。有《四库全书》、《国学文库》本等。蒙古人民共和国有库仑本。1980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有道润梯步新译校注本。全书分八卷,据撰者自述是依据 《古者蒙古汗等根源大黄册》、《汗统纪》、《讲解精妙意旨红册》等蒙、藏宗教、历史等七种书籍加之个人经历见闻写成。上溯蒙古王统与西藏、印度直接相连;下叙元、明帝系至清初封赐蒙古王公;末列明、清帝系,并附三百一十六行述意之诗。书中对元、明两代蒙古各汗的事迹,尤以对俺答汗及鄂尔多斯部的记叙更详。此外,还较多地保存了蒙古族民间传说、诗歌及藏、蒙、汉、满等语言资料。为蒙古族重要的历史著作。与《元朝秘史》、《蒙古黄金史》被称为有关蒙古民族的三大历史著作。 蒙古源流蒙古族编年通史。蒙文原名《哈敦·温都苏努·额尔德尼因·脱卜赤》,即《汗等根源宝史纲》,简称《宝史纲》。原书不分卷,后人或分为三部,或分为十章,汉译本为八卷。明末萨囊彻辰著。萨囊彻辰(1604—?),亦称小彻辰萨囊。蒙古族人,成吉思汗后裔,鄂尔多斯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封建贵族。十一岁袭祖爵,得“萨亢·彻辰·洪·台吉”称号。十七岁为鄂尔多斯大封建主博硕克图济农之执政大员,曾代表济农与明廷交涉。二十一岁后在额璘臣手下任执政。明崇祯七年(1634),察哈尔部林丹汗被后金(清)击溃病死后,他在鄂尔多斯奉额璘臣复济农位。旋以额璘臣归顺后金,乃退而著述,于康熙元年(1662)写成此书。从佛教传播附会蒙古族起源,历述蒙古各汗世系及作者本人经历之事。末列明和清初帝王世系,并附三百一十六行诗(汉译本已删)。 蒙古源流中国古代蒙古文历史著作。原名《珍宝史纲》。清萨冈彻辰洪台吉(1604—?)著。 蒙古源流八卷。明末萨囊彻辰(1604—?)撰。萨囊彻辰,成吉思汗后裔,亦称小彻辰萨囊,鄂尔多斯部 (今内蒙古伊克昭盟) 贵族。此书成于清康熙元年(1662),初为蒙文抄本,乾隆年间译为涩文。材料取自《红册》、《黄册》等藏文史料,记载额讷特珂克 (印度)、土伯特 (西藏)蒙古汗的传世次序、供养诸大喇嘛阐扬佛教之事以及国中兴衰治乱之迹。此书叙事多有讹误,但在额讷特珂克、土伯特蒙古汗的世系上有一些参考价值。1981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新译校注蒙古源流》,较易得。 《蒙古源流》中国古代蒙古语重要历史著作。原名《哈敦·温都苏努·额尔德尼·托卜赤》。简译作《珍宝史纲》,经乾隆改定为现书名。清鄂尔多斯部乌审旗(伊克昭盟乌审旗)学者萨冈彻辰洪台吉用蒙古语于康元年(1662年)写成。乾隆四十二年译成满文,五十五年前后根据满文译成汉文,并作了一些修改,共分八卷,收入《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该书汇集了《本义必用论》、《汗统记》、《白史》等七种蒙文、藏文资料,并结合作者亲身经历、见闻写成。其内容广泛,从世界的形成、佛教的起源与传播到蒙古族的起源、元明两代蒙古各汗的事迹以及内蒙古各部的被兼并等等均有涉猎,其中对达延汗和俺答汗的记叙尤详。该书中有散文、有词语,叙述清楚,虽有牵强附会之处,史事和纪年也有错乱,但仍是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学、宗教特别是明清蒙古族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与《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并列为“蒙古族三大历史著作”。其蒙文抄本有十几种,后以满、汉、德、日等文字翻译或出版的书近20种。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书不同版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比较与研究,发表了许多有关论文。 蒙古源流书名。原名《哈敦·温都苏努·额尔德尼·托卜赤》,简译作《宝贝史纲》。蒙古编年史。清康熙元年(1662)鄂尔多斯部(伊克昭盟乌审旗)蒙古族学者萨囊彻辰(萨冈彻辰)用蒙古文写成。乾隆四十一年(1776)喀尔喀亲王成衮扎布把家传抄本进献清高宗,次年奉敕译成满文,并由满文译成汉文,分八卷,名《钦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作者利用了《本义必用经》、《显异花蕾篇》、《阐释因果本原丹书》、《汗统记》、《发明诸贤心识之华萃》、《崇高至上转轮圣王敕修法门白史》、《古蒙古汗统大黄史》等七种蒙、藏文资料。内容以佛教的传播附会蒙古族的起源,历述元、明两代蒙古各汗的事迹,对达延汗及俺答汗的活动记叙尤详。也详述了西部蒙古的许多历史事件。作者曾亲历其中的一些事。书中虽有穿凿附会之处,史事和纪年也有错乱, 但仍不失为研究蒙古历史、文学和佛教史的重要著作。与 《元朝秘史》、《蒙古黄金史》 合称蒙古族三大历史著作。其蒙文抄本有十几种。1927年北京蒙文书社出版了蒙古族学者汪睿昌的《译注蒙古源流》。1933年出版了沈曾植、张尔田的《蒙古源流笺证》。以满、汉、德(1829年施密特译本)、日(1940年江实译本)等文字翻译或出版的书近二十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