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蒙古畏兀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蒙古畏兀字蒙古国时期创制的蒙古文字。成吉思汗时,畏兀人塔塔统阿归顺,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书写蒙古语,形成此种文字。与世祖时所创八思巴字并行。曾用以译写《孝经》、《资治通鉴》等书。现存有碑铭数通。 蒙古畏兀字指用回鹘文字母拼写的蒙古语文字,竖写右行,为蒙古文的早期形式。成吉思汗兴起前,蒙古人没有文字,凡事都须以口传声,政治经济和文化因此十分落后。成吉思汗攻灭乃蛮部后,俘得太阳罕的掌印官——畏兀儿人塔塔统阿,让他为子侄执教畏兀儿文字,塔塔统阿发明用回鹘文字母拼写蒙古语,使教育成吉思汗子侄的工作卓有成效。于是又将它推广到书写诏令、文书及记录国家大事上,从而使蒙古汗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元朝建立后,将其加以改进,终于创制了蒙古文。 蒙古畏兀字用回鹘文(畏兀字)字母拼写蒙古语言,为塔塔统阿所创,通行于蒙古汗国时期。后经改进,形成现在的蒙古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