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蒲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蒲陶亦作葡萄。植物名,原产于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国内地。有人认为葡萄是东伊朗语的音译,另一种看法认为是希腊语的音译。 蒲陶又名蒲桃、草龙珠、赐紫樱桃,即葡萄。汉武帝时代张骞由大宛国引入并首先在长安种植的一种欧洲果木品种。蒲陶之名: 一说是从大宛语(Fergana语)的Bu-daw音译而来;一说由希腊语的Botrus音译而来。《史记·大宛列传》有:“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蒲陶肥饶地。……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极望。”《汉书·大宛国传》有:“汉使采蒲陶……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来使众,益种蒲陶,离宫馆旁,极望焉。”《齐民要术》有:“汉武帝使张骞至大宛,取蒲陶实,于是离宫别馆旁尽种之。”其为落叶木质藤本。浆果多为圆形和椭圆形,色泽随品种而异。原产地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一带,最初传至埃及。约在五千年至六千年以前, 在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南高加索以及中亚细亚等地已开始栽培。两汉时,伊吾、车师、且末、龟兹、焉耆、于阗、康居、大月氏、大宛等地都盛产葡萄。张骞引入欧洲葡萄种子(也可能是苗木)的路线,当由中亚细亚入新疆, 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到兰州,再到汉京城长安,然后,再传布各地。这种引入品种经过两千多年的风土驯化和人工选育, 形成欧洲葡萄中的“中国品种群”(华北品种群)。现代西北各地的马奶、龙眼、鸡心、无核白等古老品种均属于这个生态品种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