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蒸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蒸发zhengfa

在温度低于水的沸点时,液态水或固态水变成汽态水的过程。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水面或冰面蒸发时,有些分子动能大于其他分子对它的吸引力,脱离水面 (或冰面)进入空气中; 同时,空气中汽态水分子的不规则运动也会使其中一部分撞到水(或冰) 面,被水 (或冰) 面吸收。因此,蒸发量是从水面 (或冰面)逸出的水汽分子通量与回到水 (或冰)面的水汽分子通量的差值。在自然界中,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温度、饱和差和风速、湍流。蒸发面温度高,分子动能大,逸出水面 (或冰面) 的水汽分子通量大; 温度降低,逸出的水汽分子通量减小。因而,温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蒸发速率的大小。饱和差反映着一定温度下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距离饱和时的差值,差值愈大说明空中含有的水汽量愈少,距离饱和愈远,愈有利于蒸发速度增快,饱和差愈小意味着空中湿度愈大,蒸发速度愈减缓。风和湍流有利于蒸发面附近潮湿空气的输送和扩散,可增大饱和差,加快蒸发速率。此外,水面蒸发速率还与水面大小、水中含有杂质相关。陆面蒸发还与土壤结构、含水量及植物覆盖情况有关。


蒸发zhengfa

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与压强无关。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液体分子从液面跑出的过程。一方面,热运动动能较大的液体分子克服表面层中其它液体分子的引力作功而跑出液面;另一方面,蒸汽分子也不断地返回液体中,凝结成液体。蒸发实际上是由于在同一时间内从液面跑出的分子数多于由液面外进入液体的分子数所致。液体蒸发的数量就是上述两种相反过程相抵消后的剩余部分。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有:❶表面积。因为蒸发过程发生在液体表面,所以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❷温度。温度越高,液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能跑出液面的分子数就越多,因而蒸发也越快;
❸通风。液面上通风情况好,即液面附近的气流速度大,可促使液体中跑出的分子更快向外扩散,减少它们重返液面内的机会,因而蒸发加快;
❹液体性质。在同一温度下,蒸汽压越大的液体,从液面跑出的分子就越多,因而蒸发越快。例如,在室温下,乙醚的蒸汽压为5.83×104帕(437毫米汞柱),酒精的蒸汽压为5.93×103帕(44.5毫米汞柱),水的蒸汽压为2.33×103帕(17.5毫米汞柱),因此,乙醚蒸发得特别快,酒精蒸发也不慢,水蒸发就比较慢了。水银蒸发得非常慢,可是水银蒸汽的毒性很大,因而使用水银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洒掉哪怕是极小的一滴水银。
由于蒸发时,跑出液面的分子需要克服表面层中其它液体分子的引力而作功,因此,只有热运动动能较大的分子能跑出液面,这样就使留在液体中的分子的平均热运动动能变小,从而使液体温度下降。另一方面,液态分子变为气态分子的过程中,分子的间距要增大,也需要克服分子间的引力而作功。上述两种因素都需要从外界吸取热量。如果不从外界补充能量,液体就会冷却。在图示的演示实验中,当空气被吹入试管掠过乙醚面时,使其蒸发加快,温度迅速降低,从而可使乙醚下方的水达到0℃以下而结冰。蒸发致冷作用在实际中被广泛应用,例如:炎热的夏天,在地上洒水可以降温;在电风扇前,汗容易蒸发,会觉得凉快些;火车运送易受热变质的食品时,可用液态氨或液态二氧化碳的蒸发来降低车厢内的温度;医学上用乙醚的迅速蒸发进行冷冻麻醉;在导弹的外壳上涂上防护层,防护层物质受热熔解和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热量,从而可以降低导弹外壳的温度,起到保护作用。

蒸发zhengfaevaporation

当温度低于沸点时,水分子从液态或固态水的自由面逸出而变成气态的过程或现象。海洋和陆上水体的水, 蒸发进入大气是大气中水分循环的重要过程。实际的蒸发是两种过程 (即从液体或固体表面逸出而成气态的过程与从气态回到液态或固态中的过程) 同时进行的一种综合现象, 但前一种过程逸出的分子多于后一种过程。
自然界水的蒸发现象受制于许多的因素。影响蒸发的因子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因子决定于气象条件,另一类因子决定于蒸发表面的性质。
气象因子 气象因子中除气压的变化能影响蒸发外(在静稳条件下, 蒸发速率与气压成反比), 其它因子主要是由能量参量和空气动力学参量决定的。蒸发所必须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太阳和地面辐射的热量提供的。在蒸发过程中, 如果没有热量供给, 则蒸发面冷却导致温度的降低, 从而使得蒸发面上的水汽压降低, 于是蒸发减缓或停止。空气动力学参量主要有:风速以及风速的垂直梯度、乱流交换、饱和差 (严格地说是蒸发面饱和水汽压和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的差)以及温度的垂直梯度,这些因素制约了水汽的传输速率。通常在自然条件下,风速和饱和差对蒸发的影响最大,而乱流交换导致水汽的垂直和水平输送,也显著地影响着蒸发的速率。
蒸发面性质 蒸发面的性质以及蒸发面上可用于蒸发的水分也影响着蒸发的速率。不同的蒸发表面包括水面、冰面、雪面、土壤和植物覆盖情况,都和蒸发速率有关。其中水面的性质包含水温、水质(如含盐量)以及水域大小,土壤性质包含土壤结构和土壤湿度状况。在有植物覆盖时,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合称蒸散。这时可使土壤蒸发减少,但总蒸散比没有植被的土壤表面的蒸发一般要大。如森林地区在夏天的蒸散量比草原地区要大10%~20%。植物的各种不同特点(如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多少和开闭状态等)也影响着植物表面水分的蒸腾速率(见蒸发观测)。

蒸发Zhengfa

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气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液体的温度越高、暴露面越大、液面附近该物质的蒸气密度越小,则蒸发越快。海洋中的水不断地蒸发而进入大气,使得大气中的水分不断地循环。湿衣服凉干,也是蒸发的结果。凉衣服时须将衣服打开,是为了增加暴露面积,以便更快地蒸发。在相同的温度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例如酒精蒸发比水要快。蒸发时,液体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蒸发

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蒸发时,液体必须从其周围吸收热量。温度越高,暴露面越大,液面附近该物质的蒸气密度就越小,蒸发速度则越快。蒸发的必备条件是不断供给热能并排除所产生的蒸气。各种液体蒸发速度不同。工业上蒸发过程可在常压、减压或加压下进行。


蒸发

液体气化的方式之一,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过程。从微观上看就是液体分子从液体表面跑出的过程。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蒸发,温度越高,暴露面越大,液面附近该物质的蒸气密度越小,则蒸发越快。参见“工程技术”中的“蒸发”。

蒸发

温度低于沸点时,水从水面、冰面和其他含水物表面逸出化为气态的过程(严格说冰的气化叫升华,植物水的气化叫蒸腾)。蒸发量受下垫面性质影响很大。以淡水为1,则陆面小于1;作物表面大于1或近于1;夏季森林大于1;海水的蒸发当空气湿度低时影响不大,空气相对湿度90%时为淡水蒸发的80%,空气相对湿度95%时为淡水的60%,而海洋暖流区为寒流区的2~3倍。地球表面蒸发耗能占太阳有效能的3/10。

蒸发

黄河流域的液态水变为水气的情况。流域大部分地处温带,东临渤海,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黄河中、上游居内陆,地形复杂,气候干燥。最大可能蒸发量区内差异很大。可把流域分为四区,即中下游区、西北区、西南区和高原区。在黄河中下游区,除吕梁山和太行山之间狭长地带最大可能蒸发量小于800毫米外,大部地区达850毫米,分布趋势是自西向东递减。西北区(上游的宁蒙地区和甘肃北部)年平均最大可能蒸发量大于900毫米,其中沙漠地区大于1000毫米,为流域内蒸发最为旺盛的地区。高原区最大可能蒸发量大于900毫米,其中河源地区小于600毫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