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蓝田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06 蓝田人1963—1964年,在陕西蓝田公王岭和陈家窝村发现了一个女性猿人的头盖骨化石以及上颌骨、下颌骨和10余枚牙齿的化石,同时还发现一些石器和古动物化石等,经考古学家考证,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60、70万年。 蓝田人Lantianren也称“蓝田直立人”、“蓝田猿人”。1963—1964年在陕西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村发现了蓝田人的头盖骨、上颌骨、下颌骨和牙齿的化石。此外,还有一些石器和古动物化石。据地质工作者采用古地磁法鉴定,公王岭发现的蓝田人头盖骨的年代距今约100万年,陈家窝发现的蓝田人下颌骨的年代为距今50万年左右。蓝田人的头骨形态特征是:眉骨粗大,前额低平,嘴部突出,牙齿硕大,头骨极厚,枕部宽阔而圆钝,头骨轮廓呈楔形。蓝田人的脑容量略超过现代猿类中的最大脑容量,约为780毫升。蓝田人化石也是我国重要的猿人化石之一。 蓝田人早期猿人化石,也称“蓝田中国猿人”、“蓝田直立人”、“蓝田人”。1963——1964年在我国陕西省蓝田县发现。共有化石: 头盖骨一具、上颌骨、下颌骨各一具及牙齿十余枚,经古地磁法测定,其绝对年代距今约80万年,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其形状特征: 头骨骨壁甚厚,超过北京猿人和爪哇直立猿人; 额骨宽,明显向后倾斜; 眉嵴粗壮,左右相连,凸出成横行骨脊; 头骨低平,吻部前突,下颌不显; 脑容量约780毫升。较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原始,属旧石器时代早期。生产工具均为大型砾石打制而成的尖状器和利削器。伴生动物化石有剑齿虎、剑齿象、水鹿、大熊猫、爪兽、丽牛等,生态环境较现在温暖。 蓝田人黄河中游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它包括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处地点发现的直立人化石。1964年在公王岭发现一30多岁的女性头骨,其特点是骨壁极厚、眉脊粗壮,额骨非常低平。脑容量小,估计为780毫升。形态上比北京人原始。学名定为 “直立人蓝田亚种” ,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距今约100万年。与人类化石同层出土的石器,制作粗糙,以三棱大尖状器最富特色。伴存的动物化石有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具有强烈的南方色彩。1963年在陈家窝发现一老年女性下颌骨,其形态与北京人相近,而不同于公王岭发现的人骨化石,学名定为 “直立人陈家窝亚种” ,属中更新世,距今50万年~65万年。伴存的动物化石14种,其中有晚更新世的动物,所以时代要晚于公王岭。与公王岭不同,这里缺少富有南方色彩的动物品种。蓝田人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