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薤scallion

百合科(Liliaceae) 葱属能形成小鳞茎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可以作为二年生蔬菜栽培。学名Allium chinensis G.Don.(syn.A. bakeri Regel.)。别名藠头、藠子。染色体数2n=4x=32。鳞茎多盐渍或糖渍,也可炒食。每100克鳞茎含水分约87.9克、碳水化合物8.0克、蛋白质1.6克,还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原产于中国。北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记述了薤的栽培与加工方法。中国以湖南、湖北、云南、广西、四川和贵州栽培较多。苏联、朝鲜、日本都有分布和少量栽培。
弦状须根,6~16条。茎短缩呈盘状。叶细长,中空,横切面呈三角形,深绿色而稍带蜡粉。植株生长过程中发生分蘖,每一分蘖具有3~8片叶,叶鞘基部膨大而成鳞茎,一个鳞茎种植后可分蘖10~20个。成长的鳞茎纺锤形,横径1~2厘米以上。花薹圆柱状,实心,顶端着生伞形花序,有花10~25朵,花浅蓝紫色,有雌雄蕊,但不易结子。



品种:❶大叶薤:又名南薤。叶较大,分蘖力较差,一般每个鳞茎分蘖5~6个,但鳞茎大而圆,产量高。薤柄短,叶多倒伏于地。
❷细叶薤:又名紫皮薤、黑皮薤,叶细小。分蘖力强,一般每个鳞茎分蘖15~20个,但鳞茎小、薤柄短。叶长30厘米左右,倒伏。叶和鳞茎均可供食用。
❸长柄薤:又名“白鸡腿”。分蘖力较强,每一鳞茎分蘖10~15个。薤柄长,形似鸡腿,白而柔嫩,品质佳。叶直立,产量高。
薤以鳞茎繁殖。叶宜在冷凉气候下生长,鳞茎膨大适温20℃左右。适应较弱光照,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培较好,也可作果树间作物。宜轮作。9月前后种植。种植前选择大小适中,形状符合该品种特征的鳞茎,削去地上部残叶,剪断须根(留2厘米长)。然后在整好的高畦上开出与畦向垂直的浅沟,行距20~25厘米,把准备好的薤种按15厘米左右的株距摆在沟的一侧,覆土厚度以稍露薤柄顶端为宜。全畦种完后,薄铺一层稻草或茅草,均匀覆盖腐熟厩肥,以保持土壤湿润,以后如连续晴天,需再浇水。经7~10天即可发芽,约每隔15~20天施一次速效氮肥或复合肥料。生长期间中耕除草,鳞茎膨大期培土。以叶和鳞茎供食用的在翌年1月下旬至4月陆续收获; 专收鳞茎的,在翌年5月叶子开始转黄后收获。留种用的可一直延长到下次临种前收获,也可于地上部枯萎后掘起,将整株捆扎成束,挂在阴凉通风处,到9月取下种植。

薤xiè

俗名“颧(jiáo)头”。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其鳞茎如指头大,可作蔬菜,也可加工为酱菜。《尔雅·释草》: “𫉅, 山。”郭璞注: “ , 菜也”。( ,古薤字)。《礼记·内则》: “脂用葱,膏用薤”,“切葱若薤,实诸醢以柔之”。前一句的意思是薤宜于与膏配合吃,后一句的意思是把薤和入醢内,可以除去肉的腥气。又《礼记·少仪》:“为君子择葱薤,则绝其本末”,“本末” 指萎干部分,应除去。

薤scallion

Allium chinensis G. Don(syn.A.bakeriRegel.),又称藠头、藠子、荞头。百合科,葱属。多年生宿根草本。2n=4x=32。原产中国,主产湖南、湖北、云南、广西、四川和贵州等省区。有大叶薤(又称南薤)、细叶薤(又称紫皮薤)、黑皮薤和长柄薤(又称白鸡腿)之分。弦状根,茎短缩呈盘状。叶细长,中空,深绿色,稍带蜡粉。叶鞘基部膨大成鳞茎。一个鳞茎种植后可分蘖10~20个。伞形花序。喜冷凉,耐弱光。用鳞茎繁殖。9月前后种植,鳞茎膨大时培土。以叶和鳞茎供食用的在翌年1月下旬至4月陆续收获;专收鳞茎的5月采收。鳞茎多用作盐渍或糖渍,也可炒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