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虢季子白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虢季子白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虢季子白所作而得名。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盘长130.2、宽82.7、高41.3厘米; 铭文111字,记载虢季子白奉命征伐西北强族*𤞤狁、立功受赏的情况, 是研究西周晚期与北方民族的关系以及西北地理的重要史料。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西周后期的青铜礼器,铸于周夷王时。盘在周代为盛水用器。此盘长130. 2厘米,造型深厚庞大,盘壁布满西周后期所流行的环带纹,盘四壁各有二耳环。盘内有铭文凡110字,内容记载夷王时被周穆王迁移于太原一带的戎人发生叛乱,夷王便派虢公统帅六师去太原平乱的史实:在夷王五十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这天,虢季子白作了这个宝盘。子白是周朝安定四方的重臣,大显武功于伐戎一役。他曾在洛水北岸大败敌军,消灭了五百人,并抓到五十个俘虏。战争结束后,子白向周王献功请赏。周王在庙里设宴款待,并对子白说,你使敌人闻风丧胆,我赐你一匹好马、弓箭和大钺,以随时去讨伐那些作乱的敌人。子白为纪念周王的赏赐,特铸此盘以为纪念,让子孙永世不忘。 虢季子白盘西周晚期制品,据传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虢川司,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盘高41.3厘米,口长137.2厘米,口宽82.7厘米,长方形,直口,圆角,深腹下敛,平底,四曲尺形足。四壁各有两个兽首衔环耳。口沿下饰窃曲纹一周,腹部饰环带纹。此盘形制巨大,造型端庄雄浑,方园结合,与纹饰结构一致,十分和谐。通体的八个兽首衔环耳雕饰精致,起到良好的装饰作用,增强了造型的凝重感。 虢季子白盘 盘内底有铭文8行111字,记载虢季子白受王命征伐狁(即匈奴),获胜得厚赏,因作此盘以为纪念。铭文保存了珍贵的史料,可与 《诗经》相印证,也是杰出的西周金文书法作品。 此盘为已发现最大的青铜盘,形制独特,仅此 一件。其用途不同于常见的沃盥礼仪中作承弃水用盘,而作盛水、盛冰、沐浴之用。 虢季子白盘西周晚期青铜器。相传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腹内铭文8行111字,记载虢季子白奉命征伐𤞤狁立功受周宣王奖赏之事。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西周铜器。出土于宝鸡,时间不详。高39.5厘米,宽86.5厘米,口径13.2厘米,重215.5公斤。腹四侧均匀布满花纹, 每侧并有铺首衔环各二, 腹内有铭文共一百十一字(拓本缩影见《文物参考资料》1951年第1期封面页)。为古代铜器中罕见重器。现藏故宫博物院。 虢季子白盘西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2)时的青铜器。长方形,高39.5cm,口长137.2cm,口宽86.5cm,重215.3kg,是已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大的水器,腹下敛,平底,四矩形足。腹部饰有窃曲纹、环带纹,外四壁上部各有兽首衔环一对,盘内底铸有铭文8行计111字,记述虢季子白奉周王之命抗击外族胜利,庆功、受赏之事。此盘于陕西宝鸡虢川司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为“虢季子白” 而得名。相传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虢川司。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长方形,四面各有2兽首衔环,4足作矩形。腹饰环带纹,口沿下饰一周窃曲纹。腹内有铭文111字,内容涉及作器者的一次战功及周王对他的奖赏情况。前半部分记述十二年正月, 子白在北洛水之阳抗击𤞤狁, 馘首五百, 执讯五十,立下战功。后半部分记述了周王褒奖子白,在宗庙举行献禽、饮至之礼,庆贺战功,并赐给子白以乘马、弓矢与旂,使他可以专任征伐蛮方,子白作盘以为纪念。此器为研究西周晚期与北方民族的关系及西北地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