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蚱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蚱蝉zhachanCryptotympana pustulata无脊椎动物,昆虫纲,同翅目,蝉科。俗称“知了”。体长4~4.8厘米,黑色,为最大的一种蝉。复眼较大,触角短,呈刚毛状,刺吸式口器,可用来刺吸茎上的汁液。翅膜质透明,2对,可作短距离飞行。前翅大于后翅,基部都呈黑褐色。雄蝉腹部靠近后足的下方,有1对发音器。发音器的外面有1对半圆形的盖板,盖板的下面是弹性鼓膜,鼓膜与声肌相连。当声肌收缩时,可使鼓膜连续震动而发出声音,因在盖板下的空间产生共鸣,所以鸣声很大。雌蝉无发音器,不能发声,尾部具有发达的产卵器。幼虫栖息土中,吸食树根液汁。一般将蛹的最后蜕皮称“蝉蜕”,可入中药,主治感冒发热、咳嗽、音哑、小儿麻疹等症。蚱蝉的成虫寿命较短,一般仅活七八日,少数能活稍长日子。雄蝉一经交配,便自然死亡; 雌蝉用带有锯齿的产卵器,刺入嫩树皮层,边爬、边刺、边产卵,产卵完毕立即死亡。卵孵化成幼虫后便落到地面,随后钻入树根附近的土中。2~3年后,一般要经7次蜕皮变成蛹。蛹出土后可爬到树干上方,再经1次蜕皮才成为成虫。 图199 蚱蝉 蚱蝉black cicada为害多种果树林木枝条的蝉类害虫。学名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同翅目,蝉科。分布于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美洲;中国长城以南,西至四川。多发生于平原和丘陵地带。在山区分布的高度不超过250米。寄主有苹果、梨、桃、杏、李、樱桃、柑橘、荔枝、龙眼、蕃石榴、黄皮、枇杷、柿等。造成落果、枯果和枝梢枯萎。还为害咖啡、柚木、橡胶等数十种阔叶林木和热带作物。成虫体长43毫米左右,黑色而有光泽,被金色细毛。头部后唇基及触角复眼间各具有金黄色斑纹。中胸背板X形隆起略带棕褐色。前翅基半翅脉金黄色,翅基1/3烟褐色。后翅基2/5烟褐色。雄虫有鸣器。末龄若虫长约35毫米,淡黄褐色。 蚱蝉black cicadaCryptotympana atrata(Fabricius)又名黑蚱蝉。昆虫纲,同翅目、蝉科。分布于长城以南,西至四川;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及美洲也有分布。多发生于平原、丘陵地带。寄主有苹果、梨、桃、李、杏等多种树木。成虫体长40~44 mm,黑色而有光泽,局部密生金色细毛;头前缘及额顶各有一黄褐色斑;前后翅透明,基部有一段烟褐色,脉纹黄褐色;雄虫有鸣器;雌虫无鸣器,产卵器明显。末龄若虫体长约35mm,土黄色,形似成虫,具翅芽。12~13年发生1代,以若虫在土中和卵在枝梢上越冬。雌成虫于7~8月产卵于1年生枝梢木质部,产卵伤口成直列或螺旋形排列;若虫在土中生活,吸食植物根部汁液,老熟若虫由土内爬至树干脱皮、羽化。宜采取人工捕捉成虫,夜间树旁点火,诱集灭杀,与剪除有卵枝梢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