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蛤Ge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种类的通称。一般具等大的左、右壳,闭壳肌司壳的关闭,无明显头部。底埋和穴居种类足多为斧状或块状,固着或附着种类足退化或特化为足丝。鳃的结构复杂,为瓣鳃,可滤食,蛤多取食浮游生物。多雌雄异体,体外受精。蛤约15000种,大多数海洋生活,少数淡水生活。
牡蛎,俗称海蛎子、蠔、终生固着在岩石上集群生活,壳不规则,左壳凹槽状固着,右壳平。牡蛎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鲜肉称为蛎黄,其干制品称为蠔豉,制熟豉余下的汤浓缩即为蠔油。牡蛎壳可入药。
贻贝,俗称壳菜、海红。壳多呈三角形,壳顶位于壳的最前端,壳表面多为紫黑色,分泌足丝吸附在浅海岩石上集群生活。贻贝的生殖腺极发达,可达体重的60%,因此生殖前的贻贝肉营养价值极高。贻贝除鲜食外,可制成生的或熟的干制品,分别称为蝴蝶干和淡菜。
扇贝,俗称海扇。壳圆扇形,壳顶前、后具耳状突,壳表面具发达的放射肋,壳色鲜艳,有白色、黄色、桔红、紫色等。分泌足丝右壳朝下固着在海底砾石上。扇贝闭壳肌发达,可靠其有力的收缩使壳快速关闭而产生强大反冲力游泳来更换固着位置或避敌。扇贝闭壳肌的干制品称为干贝,为海珍品。扇贝已在我国北方沿海大面积人工养殖。
缢蛏,俗称蛏子、蜻子或蚬子。壳薄长圆形,出入水管长。缢蛏在河口附近潮间带的软质泥沙中穴居,能广泛适应海水盐度的变化,其肉可鲜食或制成蛏干。在我国浙江、福建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养殖史。
蛤子,壳表面布纹状,色泽和斑纹变化大。蛤子在潮间带底埋生活,自然密度极大。其肉嫩,蛋白质丰富,多鲜食。
蚶,俗称瓦楞子,壳白色,凸,上具明显的放射肋,泥沙中底埋,为浅海习见种类,多鲜食。泥蚶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河蚌,淡水湖泊、河流和池塘习见的双壳类,底埋生活。壳底珍球层发达,可用于人工育珠。其肉蛋白质丰富,可做家畜、鱼类的饵料,其壳粉做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家禽产蛋率。
珍珠贝,暖海底栖,壳的珍珠层极发达,为珍珠母贝,广西合浦所产的“南珠”世界驰名。珍珠为高级装饰品,并具有较高的药用,滋补价值。人工育珠现已较为普及。
砗磲,最大型双壳类,长可达1米,寿命达80—100年,为贝中之冠。在热带海滨珊瑚礁间靠分泌足丝固着生活。在我国南沙、西沙、东沙群岛等处均有分布。外套膜呈蓝、褐和粉红等色,其内缘具闪光的颗粒。肉可食、偶可产生陶质珍珠,重可达数公斤。

砗磲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