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蜱pi无脊椎动物,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目。一般可分为硬蜱、软蜱和纳蜱3大类。硬蜱有一盾片所形成的硬背,软蜱则无。体小,长数毫米至1厘米。表皮革质,褐色。体躯由颚体部和椭圆形的体部构成,体部背面有坚厚的几丁质板。成蜱有足4对,幼蜱有足3对。大多数能吸血,传布病原体,为人、畜的害虫。 蜱Pi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的种类,已知有8 000多种,暂时性寄生于陆生恒温动物的体表,吸食血液。蜱身体各部分完全愈合,背甲发达,体前端伸出一取食器官假头。卵孵化后经幼虫、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期,各期需吸血才能进一步发育。蜱广泛分布于灌木丛、草地、荒漠以及寄主巢穴或休息地等处,多种寄主或单一寄主,一次吸血后,虫体体积往往成倍、甚至数十倍地增加,耐饥饿力强。蜱在吸血的同时可传播多种疾病,如森林脑炎、斑疹伤寒、回归热等,其吸血时分泌的毒素还可引起蜱瘫痪。 蜱无脊椎动物,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目。主要有硬蜱和软蜱2类。体小,长数毫米至1厘米。硬蜱的体部背面有坚厚的骨化质板形成的硬背,软蜱体柔软,无硬背。表皮褐色。成蜱有足4对,幼蜱有足3对,用颚体叮咬人、畜。我国常见的硬蜱分布较广的为森林革碑(Dermacentor silvarum),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西北、华北和新疆林区、草原、灌木丛、山地,多在白天活动,寻找宿主吸血;还有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等,主要分布在东北和新疆林区。危害动物,也常危害人。并能传播多种疾病,如蜱传斑疹伤寒、蜱传出血热和回归热等。 蜱tick畜禽体表的一种重要寄生虫。属蛛形纲(Arachnida)蜱螨目(Acarina)。分布普遍,全世界已发现有800多种,分属于硬蜱科(Ixodidae),软蜱科(Argasidae)和纳蜱科(Nuttalliellidae),前二科为常见蜱类。蜱体大,成虫长2~10 mm(饱血后达30 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骨化的盾板,整个虫体融合为一,前方为假头(颚体),有一对板状气门,具足4对(幼虫仅3对),第一对足的附节上有哈氏器。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若虫和成虫均营寄生生活,吸食宿主血液。宿主范围广泛,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虫类和两栖类动物。有些蜱类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对人畜的健康危害极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