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蝗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蝗灾成群的蝗虫吃掉大量的农作物的茎、叶而造成的灾害。有文字记载的蝗灾最早是地皇三年(22年),该年北方大旱,利于蝗虫滋生,据记载,那年“蝗飞满天”。此后,历朝历代都有关于蝗虫成灾的记载。天福八年(943年)四月,北方各州县出现了密度很大的飞蝗,蝗灾严重,受灾面积“北抵幽蓟,南逾江淮”。地里的庄稼、树木,甚至青草都被扫荡一空。百姓逃避蝗灾,流落他乡,病饿而死无数。至元十九年(1282年),河南、山东、山西大旱,蝗虫遂起,造成灾害。据记载:“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人马不能行。”蝗虫落地能把沟坑填满。灾民饥饿难忍,捕捉蝗虫烧食充饥,有的还将蝗虫晒干,囤积下来,以备后用。明清时期,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有关蝗灾的记载就更多了:“飞蝗满天”、“晋豫飞蝗蔽日”、“黄河水固,蝗蝻遍野”、“虫、蝗、雹、疫相继”等文字不绝于书。1942年黄河中下游地区陕、晋、豫、鲁等省旱情严重,蝗虫助纣为虐,大量繁衍酿成大灾。夏、秋之际旱灾达到顶峰。有文形容,蝗虫“聚若蚁,起如蜂”,落地不见地面,起飞如乌云遮日。旱蝗灾害造成灾民无数,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