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螨类抗药性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螨类抗药性mite resistance to pesticide

螨类对杀虫剂和杀螨剂的抗药性发展,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康普顿(C. C. Compton)和卡恩斯(W.W .Kearns)于1937年首次报道了二斑叶螨对硒乐得(Selecide)产生抗药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84年的统计,已有58种螨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但对其抗药性机制研究得很不充分。
螨类抗药性发展中,以农业害螨的全爪螨属(Panonychus)和叶螨属(Tetronychus)最具有抗药性潜力。一种农药仅使用1~4年后,螨类就可产生抗药性,并常对其他药剂有交互抗药性,因而交替使用农药也常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农业害螨种群常为多抗药性因子,其抗药性要比农业害虫更为严重。这是因为螨类:❶有高的产卵力。生活史短,一年内发生代数多,因而受到药剂的机会多;
❷活动范围小,近亲交配率高,易形成血缘群体结构,其抗药性因子容易在种群内加快提高;
❸螨寄生在多种植物上,故具有很多的降解酶系。
螨的抗药性机制与害虫一样,主要有表皮穿透性降低、解毒代谢增强和靶标部位敏度性降低。❶抗药性螨表皮厚于敏感螨,其差别是由内表皮所引起,上表皮和外表皮在二品系间无差别。对药剂的表皮穿透速度,抗药性品系均慢于敏感品系。
❷有机磷抗药性品系螨体内的酯酶对α、β-乙酸萘酯及β-丁酸萘酯的水解要比敏感品系为慢,如抗药性二斑叶螨匀浆液对α-乙酸萘酯的水解慢于敏感品系20%,但是在柑桔全爪螨的情况,又正好相反。
❸靶标部位敏感性降低。1964年史密萨尔特(H.R.Smissaert)在二斑叶螨的有机磷抗药性和敏感性品系中,得到不同性质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 抗药性品系体内的AchE活力仅为敏感品系的1/3,但是有机磷化合物对抗药性螨的酶抑制速率慢于对敏感的,从而首次证明靶标部位敏感性降低的抗药性机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