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工资制度xuehan gongzi zhidu
资本家对生产过程进行所谓“科学管理”或“合理化组织”,用来提高劳动强度所采取的工资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在美国,以后在欧洲各国普遍实行了血汗工资制度。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泰罗制”和“福特制”。泰罗制是由美国工程师弗里德里克·泰罗(1856—1915)发明的一种工资制度。他的基本作法是:在工厂中挑选出技术熟练、身体强壮的工人,迫使他们紧张劳动,用特殊的时钟以秒和几分之一秒为单位,记录下完成每一道工序和每一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把技术优良工人的整个操作过程拍成电影,研究出生产效率最高的“标准操作法”。以此为依据,定出生产规程和劳动定额,按工人完成定额的情况实行分级奖惩工资制。这种工资制度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迫使工人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劳动,严重地摧残了工人的身心健康,工人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致使一些人身残甚至早亡。所以说这是一种残酷地榨取工人血汗的工资制度。
福特制是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1863—1947)创造的一种残酷剥削工人的工资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在实行生产自动化和产品标准化的基础上,利用高速传送装置,把生产过程组成流水作业线,连续不停地运转,强制工人快速操作。凡是赶不上机器运转速度的工人就会被克扣工资,甚至被解雇。实行这种办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迅速增加了产品量。同时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资本家可以广泛地雇用廉价的非熟练工人。这种制度实行的结果,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给工人带来的则是精神的紧张和身体的极度疲劳。
在美国还有“康脱制”和“赫尔斯制”,在英国有“罗文制”,在法国有“贝多制”等,这些工资形式,在实质上,都不过是“泰罗制”和“福特制”的变种。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和自动化在生产中的运用,工人之间因技能、体力等不同而在生产上引起的差别缩小,劳动质量和劳动强度日益由自动化机器来控制,资本家更多地实行了计时工资,并通过名目繁多的“津贴”、“奖金”、“分红”等手段,使工人提高劳动强度,为资本家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