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血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血浆xuejiang血液中除细胞外的液体成分。约占体重的4~5%,比重为1.025~1.035。血浆渗透压由胶体及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约相当7.6个大气压,与0.9%NaCl溶液相近,故称0.9%NaCl为生理盐水。血浆含水量为91~92%,其余为固体成分,如蛋白质、脂类、非蛋白氮类、无机盐、维生素及激素等。由于毛细血管遍布全身,血浆内物质可以与组织间液、进而与全部细胞进行交换,以完成血液的各种功能。从血管中抽出的血液如加入抗凝剂,可防止其凝固。放置或离心后,血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液体即血浆,性质与在体内时差不多,惟所含钙与抗凝剂结合。常用抗凝剂有:(1)草酸盐:与血液内钙离子结合为不溶性草酸钙而阻止凝血。最常用10%草酸钾溶液,0.1毫升可抗凝5毫升血液。还有用草酸钠或草酸钾混合液者。(2)构橼酸盐:与钙离子形成非离子化的可溶性钙化物而抗凝,常用于血沉检查和输血。(3)氟化钠:用于血糖检测标本时,可抑制血糖分解,防止血糖降低。(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是一种赘合剂,可与钙鳌合起抗凝作用,能保存血液成分,适用于血液学检查。(5)肝素:可以抑制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等多步凝血反应,是一种良好的抗凝剂,可用于血气分析、血粘度测定等多种试验,但价格较贵,必要时才用。血浆可作为多种试验的样品。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量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应慎重选择。 血浆血液的液体部分,呈淡黄色半透明,有一定粘稠性。约占血液总量的55%。含血浆蛋白、纤维蛋白、水、无机盐及有机物等。它对机体营养物质供给、代谢产物的运送、酸碱度及体温的调节等均有重要的作用。参见“生物”中的“血浆”。 血浆血液的液体成分,呈半透明的淡黄色粘稠状。约占人体血液容积的55%(其余约45%为血细胞)。血浆中90%左右为水分,其余为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产物等多种物质。可区分为血清和纤维蛋白原,后者在凝血上具有一定作用。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其中含有90—92%的水分,8—10%的溶质。在溶质中以血浆蛋白的含量最大,约占血浆的6.2—7.9%,无机盐较少,约占0.9%,其余为非蛋白质的有机物,包括含氮的和不含氮的两类。 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呈淡黄色、半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1~92%;此外还有溶质,约占8~9%。在溶质中主要是血浆蛋白,还有少量葡萄糖、脂类、无机盐、维生素、酶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血浆plasma血液的液体部分。呈半透明、淡黄色或无色。通过静置或离心方法(体外,抗凝条件下)可将血浆与血细胞分离。占血液容积的60%左右。由大量水分和溶于其中的血浆蛋白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等)、营养物质、无机盐、代谢产物、激素等组成(见“血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