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行己有耻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行己有耻

中国古代关于立身处世准则的伦理命题。指个人的道德反省能力以及由此而生的道德羞耻情感。语出《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意谓自己行为保持羞耻之心,很好地完成君主的使命的人,可以称做“士”。羞耻感即“有耻”是中国古代伦理学家所阐扬的一种重要道德品质。孔子把培养“行己有耻”的士君子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孟子·尽心上》提出“耻之于人大矣”,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中庸》提出“知耻近乎勇”的命题。荀子则把知耻与廉洁并提,首先提出“廉耻”这一道德规范和修身要则。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把“行己有耻”确立为作人的根本道德准则之一,赋予它更丰富的内涵。他提出“廉耻立人之大节”,而“耻尤为要”。他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文集》卷三)“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日知录·廉耻》)他认为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负责和献身精神是做人行事的最高道义原则,行己有耻就是遵循这一原则的必需道德品质。他提出要树立坚强意志和高尚的气节,以抗拒流俗,改造社会为己任。如果让无耻之心泛滥起来,会弄得国家和民族的败亡。“行己有耻”包含着对人格尊严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道德遗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