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衍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衍文yanwen

校勘学术语。所谓“衍文”,即抄写、刊刻古书误增的文字。例如《周礼·秋官·掌客》:“车皆陈。”郑玄注:“皆陈于门内者,于公门内之陈也。言车者,衍字耳。”又如《荀子·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王念孙认为:“元恶”,“中庸”对文,“中庸”下不当独有“民”字,此涉注文“中庸民”而衍,《韩诗外传》无“民”字。(王念孙《读书杂志》八之三“中庸民”条)
造成衍文的原因很多,有时因两字形似而衍。如《汉书·窦田灌韩传》:“窦婴、田蚡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时决策而各名显。”王念孙指出,句中“名显”专指灌夫,不包括窦、田二人,前面不应有“各”字,《史记》正作“灌夫用一时决策而名显”。“各”字是因与“名”字相似而衍;有时因涉及上下文造成衍文,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王氏以为,句中“曰”、“称”同义,考《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五》引这段文字作“听舆人之谋称舍于墓。”没有“曰”字,从而勘定原文“曰”字是涉下文“称”字而衍;有时传写人误把前人在古书上旁记的字当成正文,造成衍文,如《史记·刺客列传》:“臣欲使人刺之,众终莫能就。”王氏以为,句中“众”本为“终”的借字,后人在“众”旁记了个“终”字,抄书人误把“终”字一并抄入了正文,遂成了衍文。

衍文

校勘学术语。古书在传抄翻刻中误增的字。如《老子·二十二章》:“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下‘道者’二字衍文也,本作‘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