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麻纺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07 中国麻纺织麻葛纤维是中国最早采用的纺织材料。国际上称大麻为“汉麻”,苎麻为“中国草”。中国的麻纺织史较其他纺织物的历史要悠久得多。《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麻/沤纻/沤菅。”说的是用池水沤麻使之脱胶。《诗经·周南·葛覃》:“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是说割了葛需用水煮脱胶,然后织成细布或粗布。先秦时代我国已知利用麻纤维进行纺织须先脱胶,并且熟悉不同麻纤维的不同脱胶方法。那时已知苎麻脱胶如用水煮,则需加石灰等强碱物质。宋元时,又创造了半浸半晒的新脱胶方法。葛麻在织造前须先纺成麻纱。原始的葛纺、麻纺系用手搓,以后使用纺缚,再后出现纺车。晋以前纺车多以手摇,以后出现脚踏纺车,至宋元时,则发明了32锭水转大纺车,可日纺麻纱百余斤。我国麻织技术的历史已近6000年,新石器时代已有了腰机,春秋时发明了脚踏提综的斜织机,秦汉时广泛应用。三国时,马钧对提花机加以改革,使麻织效率更高。唐宋以后,续有改进,逐渐定型。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引进德国整套麻纺织设备,建武昌制麻局,这是中国第一个用电力机器生产的苎麻纺织厂。从此,中国麻纺织进入机器生产时代。至20世纪80年代末,经济效益最佳的麻纺织企业当推株洲苎麻纺织印染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