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袜wà足衣,穿在脚上的服饰。制作材质可以用皮革、布帛、丝绸等,见于史籍的还有锦袜、绫袜、纻袜、绒袜、毡袜及毳袜等名目。袜筒有长短,长可及膝,俗谓“袎袜”。短仅数寸;中有一缝,名曰袜梁;下托一底,又名袜船。早期的袜子多以皮革制成,制用高袎,袎口有带,着时以带系结于胫。男女均可服用,可以行走于地,以代鞋履。宋代以后还出现过一种无底之袜,仅用袜统,着时包裹于小腿,上不过膝,下达于踝,俗谓“膝袜”,或称“半袜”。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袜,末也。在脚末也。”张衡《南都赋》:“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唐冯贽《记事珠》:“杨贵妃死之日,马嵬媪得锦袎袜一只。”元刘庭信《戒嫖荡》曲:“身子纤,话儿甜,曲躬躬半弯罗袜尖。”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一二:“自昔人以罗袜咏女子,六代相承,唐诗尤众。至杨妃马嵬所遗,足征唐世妇人,皆著袜无疑也。然今妇人缠足,其上亦有半袜罩之。”见423页“袜mò”。 袜mò抹胸,俗称肚兜。《广韵·末韵》:“袜,袜肚。”《集韵·末韵》:“袜,所以束衣也。”《玉台新咏·刘缓〈敬酬刘长使咏名士悦倾城〉》:“钗长逐鬟髻,袜小称腰身。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陈书·周迪传》:“迪性质朴,不事威仪,冬则短身布袍,夏则紫纱袜腹,居常徒跣,虽外列兵卫,内有女伎,挼绳破篾,傍若无人。”见294页“袜wà”。 袜与、同。 《说文》: “, 足衣也”。 最早用革或韦(熟皮)制成,后多以绫、罗为原料。上古的袜子要系带子,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两双短统夹绢袜的袜口即附有二带,用以系缚足。登堂入室时,要脱袜以示礼敬,这就是《左氏传》所说的:“古者臣见君解袜,既解袜,则露其邪偪(蔽膝)。”又据《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载,褚师声子因着袜登席,卫侯认为大不敬,非断其足不可。注云:古者见君解袜。脱袜示敬之风,至唐代渐消失。唐代妇人多着罗袜,唐诗也多以罗袜咏女子。宋以后,妇人多缠足,其上亦有半袜罩之。 西汉素娟夹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