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裴子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裴子野469—530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字几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著名史家裴松之曾孙、裴骃孙。与兄黎、弟楷、绰皆有名,时称“四裴”。官至鸿胪卿,领步兵校尉。曾据沈约《宋书》删撰为《宋略》二十卷,沈约自叹不及,又甚为萧琛、徐勉等推重。所作《雕虫论》较有名,抨击当时注重辞藻的形式主义文风。原有集二十卷,已佚。 裴子野469—530字几原,齐梁之际的作家,文艺理论家。作品今存《雕虫论》《宋略总论》等。他对南朝君主的雅好文艺很为不满,称为“雕虫之艺”;对当时文坛“摈落六艺,吟咏情性”的时风,非常反感,发出了“圣人不作,雅郑谁分”的慨叹。对于宋齐以来的文风,他概括为“淫文破典,斐尔为功,无被于管弦,非止乎礼义。深心主卉木,远志极风云。其兴浮,其志弱,巧而不要,隐而不深。”并归结为“荀卿有言:‘乱代之征,文章匿而彩’。”这段话,对齐梁文风,实际上进行了全面的否定。他自己“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辞。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在齐梁文坛上,裴子野是独树一帜的,如果说北朝与隋唐时有文章复古之论,那么,裴子野应是生于齐梁而反对齐梁、主张复古的先行者。不过,他的作品存世不多,虽然当时也曾发生过较大影响。他的反对者萧纲就曾说“比见京师文体,懦钝异常……裴氏乃良史之才,了无篇什之美……质不宜慕”。可见他在当时是发生过影响的,只是时风如彼,未能奏效。 裴子野469——530字几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少好学,善属文,初入仕为齐武陵王国左常侍。入梁后历任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等职。后被吏部尚书徐勉推荐为著作郎,掌国史及起居注,又兼中书通事舍人,掌中书诏诰,当时符檄,多出其手。大通元年(527)转鸿胪卿领步兵校尉,卒于任上。裴子野继曾祖裴松之先业,撰《宋略》20卷。全书已散佚,其片断散见于《建康实录》、《通典》、《通鉴》,以《文苑英华》所载《宋略·总论》较完整。此文陈述刘宋兴亡史,叙事简捷,明畅易晓。《梁书·裴子野传》称“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他的文章一般都质朴无华,有秦汉遗风。亦能诗。文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裴子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