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裴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45 裴頠267—300

西晋哲学家。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绛县)人。主张“崇有论”以反对何晏、王弼的“贵无”学说。认为“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自生而必体有,则有遗而生亏矣。”提出“济有者皆有也,虚无奚益于已有之群生哉!”强调事物各有特点,皆有所资借:“偏无自足,故凭乎外资。”认为每一种物的生存,都有可寻之理,而理又体现于物,成为存在:“理之所体,所谓有也。”指出“心非事也,而制事必由于心; 然不可以制事以非事,谓心为无也。”批判老聃讲“‘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指出“贵无”论的结果是:“贱有则必外形,外形则必遗制,遗制则必忽防,忽防则必忘礼,礼制弗存,则无以为政矣!”著作除《崇有论》外,其他均佚,残文散见于《晋书》 等书中。


047 裴頠

西晋哲学家。博闻多识,善谈名理。反对当时盛行的玄学清谈和虚无放荡。主张“立言在乎达旨”,“形器之故有征,空无之意难检。辩巧之言可悦,似象之言足惑”,认为立言在于阐明意旨,理由须有验证,反对诡辩与似是而非之说。著作除《崇有论》外,其余皆佚。

裴頠267—300

西晋哲学家,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绛县)人。官至尚书左仆射。患时俗放荡,儒术冷落,以崇有论反对何晏、王弼贵无之说。认为万物自生,“济有者有也”,反对于万有之上寻找世界本体,抨击“旷达”之习,“放达”之风。主张以儒学治天下,以正衰败之世。著作除《崇有论》外,其他均佚。

裴頠267—300

西晋哲学家。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绛县)人。出身士族。曾任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尚书左仆射等职。《晋书·裴頠传》称裴頠通博多闻,兼明医术,自少知名,时人称为“言谈之林薮”,“若武库五兵纵横”。雅望素隆,后为赵王司马伦所杀。裴頠对当时放荡虚浮的风气十分不满,并认为何晏、王弼的“贵无”说为“遗制”、“忘礼”,故作《崇有论》与之辩驳。指出“贵无”论者“薄综世之务,贱功烈之用,高浮游之业,卑经实之贤”,结果必将破坏为政。他说:“贱有则必外形,外形则必遗制,遗制则必忽防,忽防则必忘礼。礼制弗存,则无以为政矣”(《崇有论》)。解释老子的“贵无”为教人节制欲望,不放肆,“收流遁于既过,反澄正于胸怀”。裴頠还著有《贵无论》。《世说新语·文学篇》引陆机《惠帝起居注》:“頠著二论,以规虚诞之弊,文词精富,为世名论。”此中“二论”即为《崇有论》、《贵无论》。《贵无论》已佚。《崇有论》保存在《晋书·裴頠传》中,并收入《全晋文》。

裴頠267~300

西晋哲学家。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山西)人。士族出身。通博多闻,兼明医术,以“言谈之渊薮”见称于时。官至尚书左仆射。34岁时为赵王司马伦所杀。曾奏请修国学,刻石写经,建议改定度量衡制。深患时俗放荡,不尊儒术,著有《崇有论》,反对何晏、王弼的“贵无”学说。提出“始生者,自生也”,“济有者皆有”,“夫至无者,无以能上”等命题,认为“无不能生有”,“有”是万物存在和变化的基础,并从肯定“有”,即肯定事物的客观存在中,论证了“长幼之序”、“贵贱之级”的绝对必要。著作除《崇有论》外,均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