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褒禅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褒禅山

古称花山,位于县城东北7.5公里处。山浮翠霭,其势突兀,景色奇秀。唐贞观年间(627—649),高僧慧褒禅师因爱其胜,遂“结庐山下,寒暑不出”,圆寂后葬于山中,故名。山下有褒禅寺,始建于唐,历代均有修缮。明永乐中,郑和建殿堂,气势雄伟。藏有玉杵、铁杖、金磐、避尘珠等佛教文物。并有王安石、黄庭坚等题刻。院内古柏参天,有大、小石塔各一。寺旁多宋人碑刻。今寺、塔已毁。山中有起云峰,将雨时则云先起,春夏多有此奇观。另有鳌鱼峰、罗汉洞、龙洞、龙女泉、白龟泉诸胜。山巅有一石池,名“龙池”。山西为古昭关口,东为华阳洞口。王安石游此所作《游褒禅山记》,是古代游记名篇,今尚存碑记。

褒禅山

原名华山(花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公里处。唐贞观年间(627—649),慧褒禅师结庐山下,卒后葬于此,山名改称褒禅。草庐经宋代高僧中会和尚扩建为褒禅寺,明代郑和出使归国曾加增建。寺侧有大小两塔及宋人碑刻多处,颇具规模。后寺塔均毁,仅有遗迹,唯王安石名篇《游褒禅山记》碑刻尚存。
山势雄峻,多云霭,有“起云峰”,以山雨欲来则云先起而得名,春夏间常见。山巅有巧石天成的龙池,附近还有龙女泉、白龟泉、鳌岭等景。山体为石灰岩,多溶洞,有罗汉洞、龙洞、华阳洞等。地洞(即华阳后洞)最深,怪石嶙峋,钟乳累累,千姿百态,有大厅、深潭、瀑布等景,“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洞外有山径通褒禅寺,盘曲迂回,林木葱翠,泉水淙淙,景色清幽。
褒禅山以王安石游记而闻名于世。北宋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偕弟、友四人同游,所作《游褒禅山记》实际上是一篇游记形式的说理文。借景生情,就事论义,从辨认湮灭的碑文到叹悔自己游华阳洞未尽而止,引发出对探求人生哲理的所思所得,表现了追求进取的精神和“深思慎取”的治学态度,备受古人推崇,对今人也仍有启迪,成为游褒禅山特有的情趣。

褒禅山

古名华山。在安徽省含山县城北7公里处。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此,山以得名。山有起云峰,欲雨则云先起,春夏可见。山中多溶洞,如龙洞、罗汉洞,洞穴曲折,深不可测,洞壁怪石错落,石钟乳垂悬。有山泉多处,如龙女泉、白龟泉,泉水清洌,终年不竭。山下慧空寺院(即华阳寺),为明郑和所建,气势宏伟。四周山势突兀,林木苍翠,景色秀丽。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游此,作名篇《游褒禅山记》,碑记尚存,令游人流连忘返。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