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南彝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08 西南彝志

彝文古籍。彝语原名 《恩布散额》,作者不详,大约于清代乾隆年间撰成。全书37万余字,400多个标题。全书由许多独立章节组成,相传系贵州水西热卧士目家一位“慕史”(即歌师)根据古代流传下来的彝文资料删削而成。内容记述宇宙形成、人类起源、彝族古代历史、六祖谱牒、部落分布、民族关系、家支关系、经济生产以及风俗习惯等,为研究彝族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西南彝志

书名。撰者佚名。于清乾隆(1736~1795年) 间成书,原书彝文。彝文原名 《哎哺哈额》,意为“影形及清浊二气”,表达了古代彝族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汉语音译为《恩布散额》,有“源流”之意。1957年罗国义等译注始改用今名。全书三十七万余字,有四百多个标题。内容记述彝族的来源、发展、部落分布、族谱和风俗,还兼有哲学、历法、医学与科技等,也叙述了彝族同周围其他民族的关系,以及彝族内部六大支系之间的关系。是一部比较全面的彝族史书,但书内含有较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其译注本体例为:第一行彝文,第二行注音,第三行直译,第四行意译。阅读较为方便。1981年贵州民族研究所、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合编的 《西南彝志选》 已问世。

西南彝志

彝语原名“哎哺啥呃”,意为“清、浊二气的影形”。贵州彝文古籍。编撰者及成书时代不详。相传系贵州水西(指鸭池河以西地区)热卧土目家一位“慕史”(即歌师)根据古代流传下来的彝文资料删削整理而成。从内容看,可能成书在清康熙三年(1664)吴三桂平水西,至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这段时期。全书有彝文三十七万余字,四百多个标题。记述宇宙形成、人类起源、彝族古代历史、六祖谱牒、部落分布、民族关系、家支关系、经济生产以及风俗习惯,亦涉及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内容, 为研究彝族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但书中有时叙事重复,间有“做斋”、“招魂”等迷信内容。解放后,贵州毕节专署民族事务委员会译成汉文,并改用今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