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宁办事大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西宁办事大臣清官名。乾隆元年(1736)始置,驻西宁。由理藩院在八旗护军统领、各部院侍郎内选谙习蒙古事务者奏请皇帝简任。统辖青海蒙古和硕特、绰罗斯、辉特、土尔扈特、喀尔喀五部三十六旗,主持各旗盟会,并节制西宁镇、道文武官员,掌青海之军政大计。 西宁办事大臣官名。清代置。掌西宁地方政务。《清史稿·职官志四》: “西宁办事大臣〔乾隆元年 (公元1736年) 置,辖青海36旗会盟。所属有司员,笔帖式〕。” 西宁办事大臣原称“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 亦称“青海办事大臣”。清代派驻青海地方的行政长官。康熙五十六年(1717), 蒙古准噶尔部侵扰西藏, 清圣祖命其十四子允禵带兵进驻青海, 后委任理藩院额外侍郎常授(寿)驻扎西宁办事。雍正三年(1725)清廷平定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乱事后,始置西宁办事大臣。任期初无定制,至乾隆元年(1736)始定为三年一任, 额设一员。其职责为监督、限制藏族与青海蒙古各部之间的联系,管理藏、蒙古等族的贡赋和互市,并协助驻藏大臣筹办粮饷、督饬入藏驿路运输等事宜。辛亥革命后废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