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安事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59 西安事变见09095条。 095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2月4日,蒋介石飞往西安督战剿共。7日,张学良到临潼华清池向蒋“苦谏”,请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生存,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按照预定计划,派兵到临潼华清池发动对蒋兵谏,并囚禁了陈诚等10余人。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学良、杨虎城任正副委员长,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项主张。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代表中共到西安进行调停并共商抗日大计。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于25日被释放。西安事变是结束内战、一致抗日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Xi’an shibian又称“双十二事变”。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重大事件。 周恩来从西安返回延安,在机场受到毛泽东等人的欢迎 事变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各种势力的强烈反响。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亲日派竭力策动“讨伐”,轰炸西安,企图取蒋而代之;亲英美派则主张用和平方式营救蒋介石,反对马上“讨伐”。国民党内部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英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中共中央冷静地分析了国内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应张、杨之邀,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组成中共和红军代表团到西安参加谈判。代表团在西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2月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25日, 张学良送蒋返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胜利, 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从此内战基本结束, 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团结抗日,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西安事变Xian shibian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第十七路军,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实行联共抗日的一次军事行动,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主义,继续进行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西北军第十七路军,被蒋介石调到陕甘一带进攻工农红军。张、杨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略政策和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认识到“剿共”没有前途,遂与红军实现了停火,并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仅拒绝张、杨的要求,而且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逼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12月4日,蒋介石亲到西安督战。张、杨在多次进谏无效反而遭到斥责后,于12日清晨,毅然采取军事行动,在临潼华清池武装扣留蒋介石,同时扣留了陈诚等10余名军政要员,逼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随即通电全国,提出8项主张: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四、释放一切政治犯;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等一切政治自由权利;七、确实遵守孙中山遗嘱;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趁机挑起中国内战。南京政府中以汪精卫、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与日本妥协。英美帝国主义及亲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形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应张、杨电请,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为全权代表,率领由秦邦宪、叶剑英等组成的代表团,于12月17日到西安参加谈判,促蒋抗日。通过周恩来等向各方面耐心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同蒋介石进行谈判,12月24日,迫使蒋介石接受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人士;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等条件。25日,张学良送蒋回南京,遭到蒋介石囚禁。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亲日派扩大中国内战的阴谋,为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条件。 西安事变Xian shibian又称“双十二事变”。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重大事件。1936年, 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主义,继续进行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西北军第十七路军, 被蒋调到陕甘一带进攻工农红军。张、杨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认识到剿共没有前途,遂与红军实现了停火,并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不仅拒绝张、杨的要求, 而且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 压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12月4日, 蒋介石亲到西安督战。张、杨在 “哭谏”无效后,于12日清晨,毅然采取军事行动,在临潼华清池武装扣留蒋介石,同时扣留了陈诚等10余名军政要员,逼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救国主张。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趁机挑起中国内战。南京政府中以汪精卫、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与日本妥协。英美帝国主义及亲英、亲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形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应张、杨电请,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到西安参加谈判,促蒋抗日。12月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政治条件。25日, 张学良送蒋返南京。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及中国共产党促成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 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条件。 《西安事变》西安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编剧:郑重、成荫。导演:成荫。演员:金安歌(饰张学良)、辛静(饰杨虎城)、王铁成(饰周恩来)、孙飞虎(饰蒋介石)。
本片真实、全面地展现了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貌。它的突破在于对宏伟的历史场景和事件的再现与生动的人物性格刻画的巧妙地结合。既展现出风云变幻的时代风貌,又将纷繁复杂的事件处理得井然有序,脉络清晰。影片虽以纪实风格为主,但不排斥细致揭示生活事件本身存在的人物间的微妙心理较量与窥测,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特别是首次将蒋介石塑造为一个艺术形象,而不是将之丑化和脸谱化,为历史影片的制作提供了新的范式。 该片获1982年第二届中国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化妆奖; 还获1981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而遭到斥责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蒋介石被迫于24日接受联共抗日的条件。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连环画,王兰、沈加蔚合作于1987年。作品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1936年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发起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过程,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运用写实的创作手法,刻划了其时其地一系列历史人物及环境。对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到蒋宋家族及国民党其他将领,众多人物,众多性格均给予精到的描绘,具有历史真实感。全套连环画以明快的黑白灰色调为造型语言,画面层次丰富,关系严谨。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奖。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其停止反共内战、实行联共抗日的事件。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准备全面侵华战争,蒋介石却继续进行反共内战,命令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到陕西、甘肃一带攻打红军。张、杨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认识到“剿共”没有前途,与红军实现了停战,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拒绝张、杨的要求,调集大军至豫陕边境,逼迫张、杨“剿共”。12月4日,蒋亲临西安督战。于是张、杨在12日晨扣留蒋介石,逼蒋联共抗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想乘机挑起中国更大规模内战,国民党政府中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即派周恩来等赴西安协助张、杨处理这一问题。经过周恩来向各方面耐心阐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同蒋介石进行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25日,张学良送蒋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对促成全民族的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作用。它结束了10年内战,开始了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根本转折。 西安事变话剧。甘肃省话剧团创作演出。编剧:程士荣、姚运焕、郑重、胡耀华、黄景渊。该剧反映的是: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副主席受党中央、毛主席重托,亲临西安,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胆略,力挽狂澜,揭穿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亲日派的阴谋,说服张、杨两将军,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该剧1979年参加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获剧本创作一等奖,演出二等奖。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及几十名国民党军政要员。13日通电全国,提出8项主张,要求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应邀抵达西安协助张、杨解决西安事变。经多方工作和谈判,24日蒋介石接受改组国民党政府联合红军抗日的6项条件。25日蒋离开西安。26日回到南京。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到南京后被扣留长期监禁。杨虎城1937年6月被迫出洋,11月回国后被囚禁,1949年9月17日被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 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在陕甘一带“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的过程中屡遭失败,张、杨两将军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与红军实现了停战,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拒绝了张、杨的要求,调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进攻红军。12月上旬,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并镇压青年抗日救亡运动。张、杨两将军在多次要求联共抗日被拒绝后,于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临潼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逼蒋联共抗日。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党政府以汪精卫、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扩大内战,乘机夺取蒋介石的权力。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应张、杨之邀派周恩来、秦邦宪等到西安调停。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下,张、杨接受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迫使蒋介石同意了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派各届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方针等条件。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电影故事片。上下集。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影片以我国现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西安事变”为背景,描写了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以及我们党促成这次事件和平解决的曲折过程。这是一部具有宏伟壮阔的史诗风格、恢弘博大气势的历史巨片。影片以高屋建瓴和宏观把握的严谨艺术构思,以高度还原历史的纪实性,赢得了中外观众的称誉,荣获1981年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1982年“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化妆奖,饰演蒋介石的演员孙飞虎获最佳男配角奖。 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采取的逼蒋抗日事件。又称 “双十二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很快占领了东三省,并于1933年侵占热河省,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民族危亡关头,蒋介石仍坚持 “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则坚决主张抗击日本帝国主义,1936年1月2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发表了《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申明抗日主张,表示要同 “围剿” 红军的东北军停止作战,共同抗日。 《西安事变》话剧剧目。程士荣、郑重、姚运焕、胡耀华、黄景渊编剧,甘肃话剧团演出。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之反动国策,于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亲赴西安,威逼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前往陕北剿共。二位将军因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感召,又迫于民众之意,于12月12日对蒋实行“兵谏”,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新的更大规模内战一触即发之际,周恩来同志受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之委派,率领代表团至西安,粉碎亲日派投降阴谋,迫使蒋介石接受张杨二将军之8项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本剧描写的就是这一史实。剧中真实地再现了发生在古城西安的这一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成功地塑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爱国将领的光辉形象。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