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岳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西岳庙

道教庙宇。在今陕西华阴县城东约2.5公里的华岳镇。据记载,始建于汉武帝时,在现址以东的黄神谷,称集灵宫。魏文帝黄初元年(202)迁今址。北周天和二年(567)、唐开成元年(836)、北宋建隆二年(961)都曾重修。明清两代更多次修缮,特别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的一次,规模最大。山门称灏灵门,正殿称灏灵殿。殿阔七间,进深五间,周有回廊,单檐歇山顶,琉璃瓦,巍然耸立在大台基上。庙内原藏有东汉《西岳华山庙碑》、后周《华山庙碑》、明《华山卧图》等历代众多碑刻,唐诗人元稹的《华岳词》即写此庙。该庙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

西岳庙

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岳镇东端,是古代帝王祭谒西岳华山的神庙。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初址在华山之东的黄神谷,北魏兴光初年迁于现址。现存建筑均为明清遗物,主要建筑有灏灵门、五门楼、石碑坊、金城门和灏灵殿。灏灵门和五门楼均为建于寓台上的城阙建筑。石牌坊为三间四柱五楼式。四柱落于须弥座上,前后由雕有石狮的抱鼓石挟持。石牌坊檐部一一仿刻出檐椽、瓦当等。额枋上满刻仙人、走兽、祥云,是仿木结构的优秀之作。金城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灏灵殿为正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前有月台,周有回廊,气魄雄伟。庙内所存碑刻甚多,如北周《华阴庙碑》,明嘉靖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宋刻郭宗昌书《大华山记石幢》等,对研究华山和此庙的历史具参考价值。西岳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岳庙

西岳庙位于华阴县城东15公里的岳镇东,在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华山北边,是古代帝王祭祀华岳神的神庙。
西岳庙创建于汉武帝时,初在华山以东的黄神谷,454年(北魏兴光元年)迁至现址。567年(北周天和二年)和836年(唐开成元年)均曾修葺。961年(北宋建隆二年)又予大修。据“敕建西岳庙图”所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址。主要有灏灵门(即山门)、五门楼、棂星门、金城门、碑亭、牌楼等和正殿灏灵殿,殿面宽七间,单檐歇山式顶,历代帝王祭祀山岳多在此驻跸。
华山因其山势险峻而久负盛名,而“五里一庵,十里一庙”又是其著名之处。西岳庙是华山各寺庙中最大的一座,现存碑石甚多,主要有华阴庙碑、北宋程琳谒祠题刻、明嘉靖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宋刻郭宗冒书太华山记石幢、明刻华山图、明嘉靖重修西岳庙碑等。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将西岳庙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单位:华阴县西岳庙管委会邮编:714000
地址:华阴县城东岳镇
电话:86-913-4613571

西岳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祀华山山神处。位于华阴市岳镇东端。南距华山5公里。始建于汉武帝元光年间(前134—前129),原址在镇东黄神谷口。北魏文帝兴安三年(454)迁于今址。北周及唐宋多次修葺。现存多明清两代建筑,宏伟壮丽。灏灵门和灏灵殿建筑风格近似故宫。庙址四周有墙,高10米,厚7米,南北525米,东西225米。历代帝王祭祀华岳,多驻跸于此。庙内碑石琳琅满目,有北周时的华阴庙碑,北宋程林谒庙题词石刻,宋刻郭宗昌太华山记石幢,明嘉靖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嘉靖重修西岳庙碑。明万历年华山图刻石上镌有李白、王维、杜甫诗。

西岳庙

在华阴市华岳镇,南距华山7公里。庙宇宏伟,古柏参天,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的神庙。始建于汉武帝时代。北周天和三年(567),唐开成元年(836),宋建隆二年(961)曾重建。明、清两代修建愈加频繁,尤以清乾隆四十二年(1778)修复工程规模最大,历时3年。现存建筑可能是这次重修所建。山门称为灏灵门、五门楼,同为砖石建筑,建于明代。五门楼后是清代改建的棂星门,再往后是正殿“灏灵殿”,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面宽7间,深5间,周围有回廊,殿基高大、宏伟。历代帝王到陕西来都要到此瞻仰浏览。殿内悬挂有清康熙题“金光昭瑞”、道光题“仙掌凌云”匾额。还有御牌楼、金城门、金水桥及历代题咏华山碑刻多面。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