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西羌西汉时对以河湟流域为中心的羌人的泛称。因住地在秦长城起点临洮之西,故称。其有记载的历史始于战国初年。从西汉时起开拓羌中,羌人与汉既有战争,也有交流,特别是大规模的内徙,使东汉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始有东西羌之分。 西羌❶西汉时对羌人的泛称。 西羌我国古族名。本出自三苗姜姓,舜徙之于三危今敦煌东南,为西羌之始。其后渐居于河关(今青海同仁北)西南,滨于赐支河曲 (青海贵德河南蒙旗、甘肃玛曲黄河弯曲部),至于河首。汉代,西羌族种分支有150种,或分散为附落,或灭绝无后,其强盛者,有先零羌、研羌、烧当羌、锺羌、白马羌、参狼羌等,活动于河、湟、洮、岷、迭、宕一带,其中锺羌最盛时有兵10余万。汉王朝屡次征伐,先后将归附羌人安置在狄道(今临洮)、安故(今临洮、渭源间)、氐道(今礼县、武山间)、羌道(今宕昌)及金城、汉阳、安定、陇西等郡,广布于陇右地区。魏晋以后,诸羌已渐微弱,称藩内附者逐渐融于汉族,分布于洮、岷、迭、宕至赐支河曲一带者,仍在山野之间, 其后逐渐融于其他民族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