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陵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 西陵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两岸,为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西起巴东县官渡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2公里(官渡口至秭归县香溪口为香溪宽谷,长47公里,一般不划入西陵峡)。西陵峡以滩多水急著称,有“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之说。兵书宝剑峡、新滩、牛肝马肺峡、崆岭峡、崆岭滩、鹿角滩、黄牛峡、黄牛滩、黄猫峡、灯影峡等,尽是险滩急流。其中尤以崆岭滩最险,暗礁乱石,浪翻波涌,惊险万状,故有“泄滩新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之语。崆岭滩险危难行,而风景甚美,两岸翠峰夹江壁立,奇石嶙峋,飞泉垂练。清人张问陶《空舲峡》云:“山头晴雪玉玲珑,金翠迷离好画屏。两岸峰峦争秀拔,随江九折看空舲。”灯影峡的马牙山有奇石四块,形态酷似唐僧师徒四人行于取经路上:行者探路,八戒牵马,唐僧静坐,沙僧挑担。西陵峡还有黄陵庙、三游洞、陆游泉等名胜古迹。杨炯、王维、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寇准、欧阳修、苏洵、王安石、苏轼、苏辙、陆游、范成大、宋濂、张问陶等,均曾游西陵峡并有游赏之作。 西陵峡长江三峡之一。上起湖北省秭归县香溪河口,下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约71公里。长江横切北北东向的黄陵背斜,在碳酸岩组成的背斜两翼形成西陵峡东西两段。两段之间处于古老结晶岩组成的背斜核部形成庙南宽谷。峡的西段,西起香溪河口,东至庙河,长16公里,由古生代灰岩组成。由于新滩镇一带长约2公里砂页岩宽谷的分隔而分成兵书宝剑峡(米仓峡)和牛肝马肺峡两个亚段,其谷壁陡立对峙,高出江面200~500米,临江山顶海拔高达1000~1200米,枯水江面宽200米左右。新滩镇一带,山坡极不稳定,南岸有链子崖危岩,北岸新滩在1985年6月12日曾发生大滑坡,整个新滩镇摧毁殆尽,岸坡崩滑体滑入江中形成枯水期险滩。峡的东段,西起南沱,东至南津关,长20公里。长江横切由震旦纪到奥陶纪灰岩及白云岩组成的黄陵背斜东翼,形成三峡东端的壮丽峡谷。以石牌为界,以西称灯影峡(明月峡),江面宽200米,岸壁陡峭,近岸山顶高出江面700~800米;以东称黄猫峡(宜昌峡),江面宽450米,岸壁虽依然陡立,但高度大减,两岸山岭仅高出江面200米左右。东段从江面到相对高250米的谷坡上岩溶洞穴发育,近江面的溶洞中常有地下暗河,两岸山顶部位普遍分布着岩溶洼地与岩溶漏斗,江面以下百余米深度内有许多灰岩溶孔。 西陵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20公里,为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以滩多流急著称。官渡口至香溪为香溪宽谷,长约45公里;香溪至庙河为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和崆岭峡;庙河至南沱为庙南宽谷,长约33公里;南沱至南津关为灯影峡和黄猫峡。峡谷段共长42公里。两岸峭壁悬崖,形状奇特,为“兵书宝剑峡”,兵书是形容地貌如一叠兵书落地,插入江底高峰,如一柄宝剑击水。千百年来兵书高搁,宝剑深藏。而牛肝马肺峡则为一些钟乳石构成。沿岸有黄陵庙、三游洞、陆游泉等名胜古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