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子zhongzi核子的一种。中子是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其符号为01n,自旋为1/2,质量为1.674 954×10-24克,磁矩为-9.662 436 61×10-27焦耳/特。它是不稳定的,平均寿命为898±16秒。它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为质子、电子和反电子、中微子,反应方程为01n→1H+-10e+v0。中子是1932年在下列核反应中发现的 94Be+24He—→612C+10n 即用α射线轰击铍(Be),发现从铍中发出一种看不见、穿透能力很强的射线,开始不少人认为它是能量很高的光子组成的γ射线,但是用这种观点来解释实验结果时出现了无法克服的矛盾。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用这种射线来轰击氢原子核和氮原子核,测出了被打击的氢原子核和氮原子核的最大速度,并利用弹性碰撞的结果算出此种未知粒子的质量差不多等于氢核的质量,又因为这种粒子不带电所以叫中子。由于中子不带电,与原子核没有库伦力作用,所以容易接近原子核,是核反应的一个良好子弹。不仅能量很大的快中子可以引起核反应,即使是能量很低的所谓热中子也能引起核反应。但由于中子不带电,不能使物质电离,所以探测中子必须利用一些间接方法。比如用热中子引起的(na)反应即510B+10n—→〔511B〕—→37Li+24He,由于生成物中的α粒子有电离作用,从而间接确立中子的存在。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中子在其它物质中弹性散射而发生的反冲核以及中子引起核反应而生成放射性核的方法探测中子。此外,还可以用特殊的照相乳胶来发现中子。为此在乳胶中可掺入锂盐或硼盐,由于中子和![]() 中子核子的一种,常用符号n表示。质量为电子质量的1838.6倍。呈电中性。自由状态的中子不稳定,经过平均寿命约932秒后,即衰变为质子、电子和电子型反中微子。 中子物理概念。原子核的组成部分之一,常用符号n代表。不带电。质量mn=1.6749286×10-27kg=1.008664904u,是电子的1838.86倍,即比质子质量稍大些。半径10-15m。单独存在时不稳定,经过约12.25min(平均寿命)就衰变为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由中子源发出的能量达106eV的中子称为快中子。经多次碰撞,能量减小到10-2eV的中子称为热中子。在低温介质中,能量在10-2~10-7eV的中子,称为冷中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