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观察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观察使官名。唐代始置。宋、辽、金代沿置,元代废。掌察州县官吏善恶、政治得失。《资治通鉴·唐纪·肃宗乾元元年 (公元758年)》: “五月,壬午,制停采访使,改黜陟使为观察使。” 胡三省注: “观察使始此。贞观初,遣大使10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神龙二年 (公元706年),以五品以上20人为十道巡察使,按举州县,再周而代。景云二年 (公元711年),置都督24人,察刺史以下善恶。当时以为权重难制,罢之,置10道按察使。开元二年 (公元714年),曰10道按察采访处置使。四年罢。八年,复置按察使,秋冬巡视州县。二十年,曰采访处置使,分15道。天宝末,又兼黜陟使。是年改曰观察处置使。” 宋代为武官迁转的官衔。 观察使官名。唐初始设,又称巡察使、按察使、采访使。以民政为主兼管军事,或由节度使兼。宋代无实权,只是荣衔。辽设于各州,属南面方州官系统,其下为某州军观察副使、观察判官等官职。如清宁五年(1059年),王鼎为易州观察使。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