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观音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观音寺❶见“青龙寺”。 观音寺位于城东。原为唐代建造,明弘治四年(1491)迁建于现址。寺有佛殿四重:天王殿、观音殿、大雄殿、藏经楼。均为翚飞式古建筑,堪称巴西佛寺之首。前殿匾额“佛都”二字,传为明宰相严嵩所书。寺内主体建筑为藏经楼,下塑佛像,楼上藏经八百余卷,为洪武年间颁发。藏经楼柱础为木质磉墩,历数百年而不朽不蛀。精舍内有古井名“松花井”,水质甘冽,晶莹透明。名扬四海的保宁醋,系采汲此井甘泉酿造而成。 观音寺位于南门外,甲秀楼北。原为武侯祠,后祠迁对岸,此处即为观音寺。寺内立千佛铜塔,高约3米,相传系明云南所铸进献魏忠贤之物,运抵贵阳,值魏宦势颓,遂遗于此。寺内尚有下临南明河之翠微阁,为三大间楼阁,多绿树苍荫,为避暑养心佳所,系取陈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披翠微而列坐,左对青山;俯盘石而开襟,右临澄水”句意。 观音寺ɡuɑnyinsi古名兴国禅院,又名阳洪寺。在乾县阳洪乡西村北。始建于隋,兴盛于唐。历经战乱,屡有兴废。明成化年间,僧人妙贤禅师重修。民国初年改为私塾,1949年后为乡政府所在地。1981年重修,有大雄殿5间,观音殿3间,僧房16间,灶房、餐厅3间,佛协会议室2间,厦房4间。寺院占地4.52亩。有比丘8人,居士2人,周围善男信女200多人。1991年开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