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生产力必须实行改革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页)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教训,邓小平提出了这一科学论断,这是对社会主义传统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志。而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限于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揭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之后,没有具体回答这些问题。50年代中期,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矛盾,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仍然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继续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邓小平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总结反思,提出了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页)这就从根本上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的原因、性质和任务,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