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计划体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计划体制计划体制理论模型隐含着四个方面的理论假设:一是完备的信息结构假设,包括信息费用为零或者低得可以忽略不计,并且信息是完全对称的;二是在按劳分配规律作用下,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收益,激励机制完全是内在的,即社会利益的增进即是个人利益的增进;三是在实物经济条件下,整个机会的经济动态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即经济是需求导向的;四是整个社会的供求在计划者的精心安排下普遍均衡,整个经济能够达到瓦尔拉均衡,并符合帕累托最优的基本要求。其中,最为核心的假设是信息完备的假设,其余的假设都是由此派生的。在计划体制下,完备的信息状况意味着制定计划者可以随时了解消费者的偏好、生产资源的状况、生产者的生产能力,以及劳动者的劳动贡献等,并且取得信息资源的费用几乎为零,或者至少是低得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上,彻底的公有制、完全集中的计划及按劳分配才有实现的可能。同时,其他三个派生的假设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在边际个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收益的情况下,生产者的激励机制才是内在的。也只有在需求导向的条件下,整个经济才是一种人道的合理的经济,而只有在整个经济符合瓦尔拉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情况下,经济资源的配置才是高效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