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读风偶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读风偶识诗经研究。清崔述 (1739—1816)撰。四卷。述有《无闻集》已著录。其学主于疑古考信,不为先儒虚妄之论所误,以司马迁“考信于六艺”之法,以纠谬于诸子百家之言,遂成《考信录》,影响甚巨。其治诗,以为鲁诗、齐诗源出于七十子,虽不能无传流之误,要大概为近古,遂据此以驳“毛诗说”之附会史传。其谓朱熹《诗集传》之可议处,不在驳“序”之多,而在于从“序”者尚复不少。于是,主张废弃“诗柄”与“序”,但于《诗经》本文中涵咏玩味,即词以求其意,如读唐、宋人诗,了然无汉、宋陈说存于胸中,其于旧说,惟合于诗意者则从之,不合者则违之。其为《考信录》时,于《雅》、《颂》中有关帝王篇什,已逐时、逐事考辨之;于《国风》,则就其所见录而存之。《考信录》既成,乃拾遗补缺,增广缀辑以成卷。以阐释篇旨为主,他如时代、地域等亦偶及之,不为章句、文字之训。有《丛书集成》本,《崔东壁遗书》本。 读风偶识四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 (今属河北)人。清代史学家,乾隆二十七年 (1762)举人。曾任知县。治学以经为主,致力于疑古、辨伪、考信。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对战国以下书,皆以为不可尽信,遂由治经而专攻古史,考证详明而不墨守旧说,辨析精微而不尚空谈。所著甚富,《考信录》一书,尤平生心力所专注。又著《王政三大典考》、《尚书辨讹》、《读经余论》、《论语余说》、《三代考信录》等,近人顾颉刚汇集有《崔东壁遗书》。是编非惟不取《毛诗》,于齐、鲁、韩三家亦复有所轩轾。其言曰:《诗》在汉初,有鲁申公、齐辕固生,各以《诗》传其弟子,其先盖皆本之于七十子。虽不能无传流之误,要大概为近古。其后韩婴亦传《诗》,然其源流未必能逮齐、鲁之醇。最后毛《诗》始出,卫宏为之作序,多傅会于《春秋》传文,以欺当世,学者不加细考,以为真有所传,遂谓其书优于三家,从而注之、笺之,由是毛诗盛行,三家渐微,逮于魏晋,齐、鲁《诗》遂亡,韩《诗》亦不复行于世。学者所见惟有毛《诗》,童而习之,不复知有他说,虽淹博好古之士,皆以为经之本旨固然,而《诗》之旨亦晦矣。是书有《东壁遗书》本、道光刊本、影道光本、亚东图书馆排印本、《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