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谏大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谏大夫官名。秦代置。掌规谏皇帝失错。《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胡三省注: “《百官表》: 元狩五年 (公元118年)初置谏大夫,秩八百石。” 谏大夫官名。汉武帝元狩五年 (前118) 始置。一说秦已有,汉初不置,武帝因秦而置。为郎中令属官,太初元年 (前104) 郎中令更名光禄勋后改隶之,秩比八百石,无定员,多至数十人。东汉光武帝时改称谏大夫,秩六百石,掌周旋侍从、参相讽议,名隶光禄勋。三国魏沿置,晋朝罢。南朝梁、陈亦置。北魏、北齐隶集书省,掌谏诤议论,从四品。隋初属门下省,从四品。炀帝大业三年(607) 废。唐初复置,正五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正谏大夫,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旧。德宗贞元四年 (788) 分置左、右谏议大夫,左属门下,右属中书,掌侍从规谏。宪宗元和元年 (806)罢左、右之名,只称谏议大夫。武宗会昌二年(842),复分置左、右。北宋前期,为寄禄官。神宗元丰改制,升从四品,复专掌讽谕规谏。南宋高宗建炎二年 (1128),兼领登闻检院、登闻鼓院。辽朝沿置,左隶门下省左谏院,右隶中书省右谏院。金朝为正四品。明初亦置,不久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