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谚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谚语yanyu

熟语的一种。人民群众创造的、并在口头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固定语句,也叫“俗话”、“俗语”或“老话”。谚语和成语都精练、生动,结构固定,用起来现成。但谚语主要是反映和总结生活中的种种经验和规律。谚语的口语性极强,大都是通俗易懂的口头话,不象成语书面性极强。与成语的四字为主体不同,谚语的成分、结构不那么固定,也不那么严格,同样一个意思可有几个说法,如“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块砖头难砌墙”、“一个巴掌拍不响,一颗黄豆磨不成浆”。谚语常表示一个判断或推理,一般可以独立成句。另外,成语一般都可以找到出处,而谚语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除少部分之外,绝大部分找不到具体来源或出处。有些谚语具有教育意义,但它有别于书面色彩很浓的格言。谚语的内容包罗极广,有农谚,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有事理谚,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常识谚,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有风土谚,如“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指贵州),“湖广熟,天下足”(湘鄂盛产稻米)。谚语短小精悍,简明凝练,蕴含丰富,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语言材料。

谚语Yan yu

多年流传,包含有深刻的社会斗争经验、生产斗争经验的简炼形象的语句叫谚语。内容广泛,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农谚。总结生产斗争经验的谚语: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气象谚。总结气候变化规律的谚语: “清明断雪, 谷雨断霜。” (北方用)“黄梅无雨半年荒”(长江以南用)。讽颂谚。有歌颂或揭露内容的谚语: “吃水不忘打井人,翻身不忘共产党。”“黑心做财主,杀心做皇帝。”规戒谚。在为人办事方面提出劝告或警戒的谚语: “活到老,学到老。”风土谚。概括地方风土景物特点或特产等的谚语: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生活常识谚。总结衣食住行知识的谚语: “急走冰,慢走泥。”谚语短小精悍,简明凝练,蕴含丰富,是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语言材料。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以使语言富于表现力,增强说服力。选用谚语也是一种修辞手段。例如:“中国有两句谚语:‘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世界上完全不被别人误会的人是没有的,而误会迟早都是可以弄清楚的。”(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谚语是一种固定语句。它不是一个词。有的谚语近乎成语,但不像四字格成语那么整齐。谚语口语色彩很浓, 也有别于书面语性强的成语。

谚语

谚语

熟语的一种。流传于群众口语,概括了某种人生经验的定型的现成话。如农谚“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气象谚“霜后暖,雪后寒”;规戒谚“打蛇要打七寸”;生活常识谚“药补不如食补”。

谚语

熟语的一种。是用精练的语句总结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有丰富的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教育意味。如农谚“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气象谚“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健康谚“吃饭先喝汤,胜过开药方”等。有《汉语谚语词典》(无锡师院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中国谚语资料》(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资料室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年出版)及《中外谚语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编辑出版)供参考。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