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觉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63 谢觉哉1883—1971政治家、法律工作者。湖南宁乡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宣传教育工作。1934年参加长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任中央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内务部长、司法部长、中央党校副校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华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长期从事司法工作,参与了各个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立法工作,强调依法办事,指出“没有法制就谈不上什么民主”。他是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 150 谢觉哉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政治家。湖南宁乡人。1921年后主编《通俗日报》和《湖南农民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负责编辑《红旗报》和《上海日报》。1931年,任湘鄂西苏区省委政治秘书长。后主编《工农日报》,兼任文化部副部长及党校教务长。1933年任毛泽东秘书和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秘书长、内务部长。1935年后,历任内务部长、秘书长、司法部长、代理最高法院院长、兰州办事处代表等职。1939年后,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西北局副书记等职。1946年任法律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内务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他对我国的法制建设作出了贡献。 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秘书长、内务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和党团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谢觉哉1884-1971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著名教育家和新闻宣传家,新中国法学界的先导和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字焕南,别号觉哉,辈名泽琛,学名维鋆。湖南宁乡县人。晚清最后一科秀才。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曾任中国工农民主政府秘书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名誉会长等职。伦理思想散见于各种著作中,其中有《谢觉哉文集》、《谢觉哉杂文集》、《不惑集》等。积极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他任云山学校训导主任时,为学校书题“务勤崇朴,尽忠尚公”以代替原校训“孝悌忠信”。认为封建礼教是压抑人性、束缚人民的道德,资产阶级道德是虚伪的、腐朽的、使人们走向堕落的道德,只有共产主义道德才是最科学的最高尚的道德,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分重视人的道德行为的主动性,抗日战争时期,他深入论述和广泛宣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并提出“徘徊即罪恶”的命题,认为逃避道德责任和义务本身是重者为罪,轻者为恶的行为。在批判资产阶级对中国共产党的道德攻击时,着重论述了“共产党员的道德”这一概念。认为共产党批判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道德的优良方面,把忠孝节义信廉仁勇等传统道德的精华发展到了空前未有的地步,所以,中国共产党才是最有道德者。共产党员的道德主要表现在:终生献身于无产阶级事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对党忠诚,不说假话;永远站在被压迫者的方面,具有极高的友爱心和同情心;对敌人严酷无情,对同志热情帮助;不因爱情和家庭之事妨害工作,对爱人忠贞不渝,不“打游击”;一切行动都要从积极性和党派性出发;要有高尚的气节和人格。他坚持党的、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道德原则,深刻论述了道德的理想性同现实性的关系问题。认为人人都应当培养和树立为达到世界大同而奋斗、为实现集体利益而牺牲一切个人利益、大公无私的人类最高品德与理想,而在现实条件下,这又是暂时不可能完全做到的,但只要使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不为个人利益而牺牲集体利益就是合乎道德的。他还把组织与教育结合起来,提出“组织本身即是一种教育”的命题,阐述了道德教育与集体组织之间的关系。广泛论述了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的一系列问题。认为爱情和婚姻应建立在崇高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良心的基础上,批判那种认为知识和能力的平等是爱情的基础的观点。主张在社会主义家庭内“发扬亲子间赤裸裸的爱”(《谢觉哉杂文选》),把“侍奉老人”真正看作“是人类的美德,是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的美德”。号召建立“不同于封建社会的比封建社会更高尚的”家庭道德,并在生活实践中加以实施。他还非常重视青年人的“立志”问题,认为每个青年人都应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这是人们战胜困难、造福社会、勇往直前的力量和保证。“志”因时代而异,“现在是人民的时代,社会主义的时代,这个时代的青年,应当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贡献力量的志”。 谢觉哉1884~1971又名维鋆、字焕南。宁乡人。清末秀才。后毕业于湖南省商业专科学校,曾参加新民学会。1920年主编《湖南通俗报》、《湖南半月刊》和《湖南民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任湖南省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沈阳等地从事秘密工作,主编《红旗》和《上海日报》。1931年后,任中共湘鄂西省委政治秘书长和文化部副部长,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秘书长,内务部长等。参加长征。后历任中共中央驻甘肃代表,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法律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著有《谢觉哉文集》、《谢觉哉日记》、《谢觉哉文选》、《谢觉哉诗词》、《一得书》等。 谢觉哉1884—1971又名焕南。宁乡县人。1921参加新民学会。主编《通俗日报》和《湖南民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到上海,负责编辑《红旗报》和《上海报》。1931年秋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任中共湘鄂省委政治秘书长、《工农日报》主编、省委党校教务长。1933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毛泽东秘书、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秘书长、内务部长。1934年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七七事变后,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代表。1939年后,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西北局副书记、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法律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华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