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谭戒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79 谭戒甫现代学者。湖南涟源人。一生研究先秦诸子,尤精《墨经》。反对中西逻辑的拼凑比较,认为“用西方逻辑三段论的形式,把带一模一样地支配,因说也有逻辑了”,其实只是摆着西方逻辑的架子,再把我们东方的文句拼凑上去做一个面子。明确指出我国本有独立性的辩学,其论式组织即在《大取》、《小取》二篇中,而《经》、《说》各篇就是辩学论式的例证。并在其中提出了小取论式。认为 “形名学” 与 “名家” 并非一派。《经》、《说》中既有名家学说,也有名家引来驳辩的形名家学说。主要有《墨辩发微》、《公孙龙子形名发微》、《墨经分类译注》 等。 谭戒甫1887—1974现代著名哲学史家。原名作民,字介夫,湘乡县 (其出生地今归涟源县) 人。少年时即究心先秦诸子之书。1909年,入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学电机工程,未肄业而辛亥革命起。谋赴德国留学不成,便先后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第一师范、妙高峰中学任教,课余坚持诸子研究。1928年由杨树达介绍,主武汉大学讲习,授“诸子概论”、“诸子专书研究”、“目录学”、“形名学”等课程。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在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校、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之江大学等校任教授或系主任等职。1946年任湖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53年调武汉大学,任历史系教授,着力先秦诸子、楚辞和金文研究。其研究先秦诸子的突出贡献,在发现形名学与 《墨经》小取论式,并在所著《墨辩发微》、《公孙龙子形名发微》两书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阐述。在研究工作中,除攻读文献典籍外,注意将所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数学、光学等运用于史学和思想史研究。为学力主争辩,不主张多留缺疑。认为有疑不缺,必提出论证,阐明见解,以供人取言、商榷或争辩,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著作还有《墨经分类译注》、《庄子天下篇校释》、《屈赋新编》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