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贝采里乌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贝采里乌斯1779-1848Beicailiwusi,J. Berzelius

瑞典化学家。1779年8月20日生于凡夫松达。1796年进入乌泼塞拉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及医学。1807年起先后担任斯德哥尔摩医学院副教授、教授。1810年被任命为瑞典科学院主席。1848年8月7日去世。1810至1816年,他发表了涉及约2 000个化合物的制备、纯化与分析的论文。从事如此众多的化合物的研究,促使他考虑元素符号的简化问题。他抛弃了炼丹士用的图形符号及道尔顿的圆形符号,创立了使用至今的以字母代替元素符号的方法。他还发现了许多新的元素,1803年与德国化学家共同发现了铈Ce,1818年发现了硒Se,1824年及1829年又发现了硅Si及钍Th。他还创立了一些沿用至今的化学名词。他在研究化学反应时,发现有些反应的速度由于存在另一物质而加速,而在反应后这种物质并不发生变化,他称这种物质具有“催化力”,催化剂一词即由此而来。19世纪初期,人们已注意到氯、溴、碘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可组成一组,它们都可在海水中以盐的形式存在。于是他称它们为“卤素”,意即盐的形成者。在研究酒石酸时,他发现了化学组成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现象,于是他首先应用了“异构现象”一词。他还创立了错误的“生命力”学说。他认为一切有机物质都是从生物体里产生的,人工合成是不可能的。直至1828年F.维勒用无机盐氰酸铵制得有机物尿素后,在大量的实验事实面前,他才放弃了“生命力”学说。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