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贝鲁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贝鲁特Beirut黎巴嫩首都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中海东岸最大的港市。西临地中海。人口150万。曾为中东的商业、交通、金融、旅游、文化中心,近期因局势动乱,地位下降。 贝鲁特1892—1956Boleslaw Bierut波兰人民共和国总统和波兰统一工人党主席。1918年参加共产党。1942年波兰工人党成立后参加党的领导工作,组织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波兰解放后,任总统、部长会议主席和波兰统一工人党主席,直到逝世。 贝鲁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在古希伯莱语中为 “井” 的复数,用以为名表示水井之多。又因市区的古代建筑多为白色,衬上附近山峰高处的皑皑白雪,有 “乳白色港城” 之称。西临地中海。历史悠久,公元前2000多年即有腓尼基人在其东80多公里处的巴勒贝克定居。罗马帝国时代,为文化中心。7世纪初,为阿拉伯帝国管理。11世纪时,是十字军入侵时争夺地。16世纪初,受奥斯曼帝国统辖。1943年黎巴嫩独立时成为首都。是地中海东岸最大港口,中近东商业、交通、金融和文化的中心。市民中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各占一半。城北还有腓尼基人的城堡遗迹。 贝鲁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在古希伯亚语中为 “井”的复数,用以为名表示水井之多。又因市区的古代建筑多为白色,衬上附近山峰高处的皑皑白雪,有“乳白色港城”之称。西临地中海。历史悠久,公元前2000多年即有腓尼基人在其东80多公里处的巴勒贝克定居。罗马帝国时代,为文化中心。7世纪初,为阿拉伯帝国管理。11世纪时,是十字军入侵时争夺地。16世纪初,受奥斯曼帝国统辖。1943年黎巴嫩独立时成为首都。是地中海东岸最大港口,中近东商业、交通、金融和文化的中心。市民中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各占一半。城北还有腓尼基人的城堡遗迹。 贝鲁特黎巴嫩首都,地中海东岸最大海港。人口150万(2004)。工业发达,集中全国39%的工业企业。工业以纺织、服装、制鞋、食品与印刷等轻工业为主。贝鲁特港水深15~18m,港口面积66hm2,有3个码头,可停泊几万吨级轮船。长期为西亚中部地区的西方门户,过境贸易与金融居重要地位。是文化古城。城北约30km处的勃洛斯镇,保存有腓尼基人的村落和古罗马城堡遗址的残垣断壁。现全国4所大学中,有3所在贝鲁特。交通方便。公路、铁路交汇点。是中东著名的国际航空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