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贡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贡士

向皇帝举荐人才以供国用称贡士。《礼记·射义》: “是故,古者天子之制: 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陈浩注: “郑氏曰: ‘3岁而贡士。旧说大国3人,次国2人,小国1人。’ 疏曰: ‘书传云: 古者诸侯之于天子也。3年1贡士,1适谓之好德; 再适谓之贤贤; 3适谓之有功。1不适谓之过,再不适谓之傲,3不适谓之诬。’”

贡士

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泛称贡士。隋唐实行科举取士后,成为对举子的一种称呼。宋人,凡解试合格、贡送礼部的举人,通称为贡士。崇宁三年 (1104年),罢名州解试和礼部试,士子均由学校升贡,每三年一殿试。由各地学校升贡入京师辟雍、太学或直赴殿试的学生,皆称为“贡士”。明清时则作为会试中式者的称呼,其第一名称为 “会元”。

贡士

❶中国古代向最高统治者荐举人才的制度。周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唐代朝廷取士,由州县者称乡贡,经考试合格者称贡士。
❷清代会试录取者称贡士,再经殿试赐出身为进士。

贡士

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泛称贡士。《礼记·射义》:“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后汉书·左雄传》:“郡国孝廉,古之贡士。”隋唐实行科举取士后,成为对举子的一种称谓。宋制,凡解试合格、贡送礼部的举人,通称为贡士。崇宁三年(1104),罢各州解试和礼部试,士子均由学校升贡,每三年一殿试。由各地学校升贡入京师辟雍、太学或直赴殿试的学生,均称为贡士。明清作为会试中式者之称谓,其第一名称会元。

贡士

清代满洲八旗等旗人举人与汉举人会试中试者之称。顺治六年(1649),州县官缺多,特命满洲八旗通晓汉文者,无论俊秀、闲散人等,皆赴廷试。选拔文理优通者332人,准作贡士,以州县官任用。九年,准满洲八旗应会试,满汉分榜,故有满、汉贡士之别。康熙九年 (1670) 满汉合榜后,遂为会试中试者之专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