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货币主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货币主义

20世纪50—60年代,形成于美国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由于其主要成员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因此有时又称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认为,货币是可以在广泛范围内替代其他商品和金融资产的一种独特商品,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当稳定的。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通过实际余额效应对总需求的变动具有直接的作用。名义收入变动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美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遭受的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大大超过经济的增长率所造成的。而这种货币供应量的过头增长,是政府执行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需求管理政策的结果。这个学派反对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主张恢复经济自由,实行比例于经济增长率的规则货币政策。“货币主义”一词,是由货币学派的成员之一美国的卡尔·布朗纳(Karl Brunner)于1968年创用。货币学派的首领是美国的米尔顿·弗里德曼。

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是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对立物而出现的一种经济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米尔顿·弗里德曼 (1912— ),他是当代西方世界非常活跃的经济学家,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代表作较多,主要有《消费函数理论》、《价格理论》、《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严酷的现状》 等。货币主义者把货币数量看为影响社会经济变化最重要的因素,其实质是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变种。弗里德曼则在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推演出现代货币数量论而构成了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为此,弗里德曼提出了 他的名义收入货币理论模型,根据这一模型,他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的结果,而且每个单位产品所 配合的货币量增加得愈快,通货膨胀就愈迅速。货币学派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基础,提出了以控制通货膨胀 、稳定物价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
❶提倡实行 “单一规则” 的货币政策。所谓 “单一规则” 的货币政策,根据弗里德曼的解释,是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为惟一因素支配的货币政策。
❷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实行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难以收到宏观调控的预期的效果的。
❸提倡 “收入指数化”。收入指数化是指将工资、利息 、政府债券收益和其他收入等与物价指数挂钩,使之能随物价指数的变动而调整。
❹实行负所得税和降低失业率的政策。所谓负所得税,是指政府规定某种收入保障数额 (最低收入指标),然后根据个人实际收入给以适当的补助。
❺提倡浮动汇率制,反对固定汇率制。货币学派认为,固定汇率制有如下缺点: 它必将加剧世界通货膨胀; 它可能加剧国际金融的动荡; 它还有损于货币增值国家的利益。有鉴于此,弗里德曼主张用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当然,他也认识到,实行浮动汇率制并不能根本解决世界性通货膨胀问题。因为要解决世界性通货膨胀,除非有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来统一控制各 国的货币供给,而现实却缺乏这一条件,所以实行浮动汇率制就是缓解世界通货膨胀对各国经济冲击的惟一政策选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