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货币升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货币升值huobi shengzhi货币贬值的对称。又称货币增值或通货升值。指在各国实行纸币流通制度下,一国正式宣布增加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或宣布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法定汇率。例如,1969年10月,联邦德国政府宣布马克升值9.29%,马克的含金量由原来的0.222168克增加到0.242806克,马克对美元的法定汇率因而从原来的4马克兑换1美元提高到3.66马克换1美元。1971年12月,由于美元贬值,日本政府宣布日元升值16.88%,由原来的360日元兑换1美元提高到308日元兑换1美元。一国实行货币升值,往往是在该国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而其他国家的国际收支发生严重逆差的情况下进行的。货币升值后,该货币在国际上的购买力会增强,并且使本国的银行吸收更多的存款。但是也会对本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由于货币升值后,出口货价格上涨,进口货价格下跌,会削弱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鼓励进口。此外,它还会使本国的外汇储备和从外国调回的资金折合成本国货币后相应减少。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般都不愿本国货币升值。货币升值实质上是货币不稳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往往是在其他应该贬值而不肯作较大幅度贬值的国家的压力下被迫实行的。 货币升值又称“通货升值”、“货币增值”,“货币贬值”的对称。增加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提高本国货币对黄金或外币的比价,升高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其结果一是导致本国商品出口竞争能力的降低,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二是本国外汇储备和从国外调回的资金,折成升值后的本国币而造成损失。有些西方国家为了在货币信用危机中阻止外币的大量流入,避免本国币在国内加速贬值,常采取升值措施。 货币升值亦称“货币增值”或“通货升值”。“货币贬值”的对称。一国通过增加其货币的含金量,从而提高本国货币对黄金或外国货币的比价。货币升值原来表明该种货币信用坚挺,以表示它在国内的购买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但在西方货币金融危机日趋严重的条件下,货币升值只是为阻止外国货币的大量流入和冲击,避免本国货币在国内加速贬值而被迫采取的一种措施。货币升值会导致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从而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货币升值国家的外汇储备和从国外汇回的资金,在折算成本国货币后相应减少。目前某些国家的货币升值,仅指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并未增加本国货币的含金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