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贴黄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贴黄

更改公文称贴黄,初因诏敕更改时用黄纸贴在上面故名。《弇山堂别集·皇明异典》: “如袭职、降用者,大都督府勘验,具年籍祖父功迹,降用者具其罪名,奏旨处分,承敕监官附籍,具咨省,送部复奏贴黄,参考对同,拟官撰丈,署名用印。”

贴黄

古代公文制度的一种。始于唐代,最初用于诏敕的更改,因诏敕用黄纸,更改亦需贴黄纸,故称 宋代亦有,但与唐代不同,是在奏札 (皆用白纸) 不能尽叙其意时,另以黄纸书写而附贴于后(又称引黄)。明代改为摘取奏疏之要点,文不过百字,粘附在奏疏之后,以便皇帝观阅。至清代附贴已不再是黄纸,字数亦有所增加,但不能超出题奏的一页; 相因成俗,亦称。

贴黄

文体名。《说文新附》:“贴,以物为质也。”顾炎武《日知录·艺文·贴黄》:“命内阁为贴黄之式,即令本官自撮疏中大要,不过百字,粘附牍尾,以便省觉,此贴黄之所由起也。”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盖敕书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宋代,因奏状意有未尽,摘要引于书后,亦谓贴黄。明清两代,贴黄则指摘取奏疏之要点,粘附于奏疏之后。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