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贸易差额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贸易差额maoyi cha’e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月、一季度、半年或一年等)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叫贸易顺差、贸易盈余或出超;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叫贸易逆差、贸易赤字或入超;进出口总额相等则称为贸易平衡。贸易差额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收支的状况,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那些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来说,争取一个有利的贸易差额具有重要意义。贸易差额是由多种因素(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价格等)造成的,各国对外贸易差额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世界经济、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

贸易差额

又称“有形差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与进口贸易总值的对比。出口大于进口为顺差或入超。反之,为逆差或出超。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一国 (或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 (如一年或半年) 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的差额。贸易差额用以表示一国 (或地区)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是国际收支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顺差,也称出超 (Export Surplus),是一正值;当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也称入超 (Import Surplus),是一负值,其额又叫贸易赤字。进出口总额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表明该国对外贸易收支相抵。对一国 (或地区) 的整体经济而言,是顺差好还是逆差好,不能一概而论,应视其具体的情况来分析。倘若对外贸易在一国 (或地区) 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争取一个有利的贸易差额无疑将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收支中,贸易差额一般与非贸易差额相互抵偿,不足部分用外汇或黄金来结算。澳门经济属于微型海岛经济,天然资源缺乏,农渔矿业几近于无,举凡生产资料的原材料、半制成品和机器设备以及生活资料中的食品和日用必需品,大部分都依赖进口供应; 另一方面,由于本地市场狭小,工业产品惟有以销往海外市场为主。这种“大进大出” 的经济特征,使得澳门在进口和出口连续18年双双增长 (个别年份出现负增长除外) 的情况下,贸易差额是正是负,取决于进口额和出口额孰大孰小以及增长速度谁快谁慢,表明贸易差额对于澳门的国际收支有着重要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的贸易差额,除1980年、1981年两年有少量逆差外,整个80年代都是顺差,顺差额最高的年份是1987年,该年顺差达到22.1亿澳门元。进入90年代后,却发生戏剧性变化,贸易差额从1990年13亿澳门元的顺差急转直下,变成1991年15亿澳门元的逆差。此后逆差地位一直持续到1996年,该年仍有0.3亿澳门元的少量逆差额。1997年开始出现5亿澳门元的顺差。澳门贸易差额在整个80年代能连续9年保持顺差,主要是由于80年代是澳门制衣业蓬勃发展时期,许多年份都有两位数百分点的增长率,而制衣业是澳门加工业的“船头老大”,占澳门工业总产值约五成,制衣业出口创汇功不可没。然而进入90年代后,1990年澳门因有40家工厂违反美国产地来源规定,导致约有价值5亿澳门元的纺织品被禁止输往美国。澳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纠纷造成1991年澳门出口到美国的货值下降14.3%。与此同时,消费的进口增长迅速,增幅高达34.8%。1991年澳门出口总额为133.3亿澳门元,与1990年相比负增长2%; 同年进口总额为148.3亿澳门元,较1990年增长20%,由此产生15亿澳门元的贸易赤字,为此前9年来所未见。及后,一方面澳门出口产品竞争力减弱,出口值增长缓慢; 另一方面澳门诸项大型建设项目的上马等因素使进口需求并无明显减势,两相比照,导致贸易逆差持续数年之久,至1997年方得以扭转。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指进出口之差额。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称贸易逆差,出口额超过进口额称贸易顺差。美国贸易逆差(包括“无形”贸易项目)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战后逆差转为顺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顺差额变动于120亿美元至150亿美元之间。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