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资政院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资政院

官署名。清代末置。掌参议国家大政及立法之事。《清史稿·职官志六》:“资政院:总裁(王、公、大臣内特简)、副总裁(三品以上大臣内简充)各1人。掌取决公论。凡岁入岁出,法典朝章,公债税率,及被旨谘议者,经议员议决,会国务大臣上奏取裁。秘书厅,秘书长1人,一、二、三等秘书各4人,掌计会文牍。议员,宗室王、公世爵16人,满、汉世爵12人,外藩王、公世爵14人,宗室、觉罗6人,各部院官32人,硕学通儒纳税多额者各10人,各省谘议局6人。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置总裁2人。寻增协理4人。明年,复置帮办、参议各3人。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定秘书厅官制。二年,定总裁、副总裁各1人。”

资政院

官署名。清政府在预备立宪中所设置的中央资议机构,是中国第一次仿西方代议制设置的全国性议事机关。光绪三十三年(1907)筹备设立,以为上下议院之基础。次年拟定院章。设总裁2人,以王公大臣特旨简充,综理院务; 副总裁2人,以三品以上大员著有才望学识者特旨简充。宣统三年 (1911) 改总裁1人,副总裁1人。资政院内置秘书厅,掌本院文牍、会计、记载议事录及一切庶务。设秘书长1人,秩正四品,由总裁、副总裁遴保相当人员,请旨简放,承总裁、副总裁之命,监督本厅一切事宜。设一、二、三等秘书官各4人,一等秩正五品,二等秩正六品,三等秩正七品,由总裁、副总裁遴员奏补,承秘书长之命,分掌各科事务。秘书厅下设四科: 机要科、议事科、速记科、庶务科。还附设图书室一所,掌收藏一切书籍之事,设管理员1人,由秘书官兼充。此外,秘书厅还设有书记及速记生等员额,由秘书长酌量事务繁简,报总裁、副总裁酌定。资政院议员分钦选、民选两种。初定130人,后改为200人。钦选100人,以宗室王公世爵、满汉世爵、外藩世爵、宗室觉罗、各部院衙门七品以上官员、硕学通儒和纳税多额者充任。民选100人,由各省谘议局推举,该省督抚咨送。资政院会议,分常年会、临时会两种。前者每年1次,会期3个月。后者不定期,奏请特旨召集,会期1个月。会议议决事件包括国家岁出入预决算、税法、公债、法规及修改 (宪法除外)、弹劾大臣及特旨交议等事项。议决后由正副总裁分别会同军机大臣或各部行政大臣具奏请旨。对各省谘议局有咨询权、有保护其不受督抚非法干涉之责。中央行政机关对其议决事件得要求复议,得到会陈述或旁听。皇帝可以特旨令其休会或解散。宣统二年 (1910) 九月、三年九月召开两次常年会。选举袁世凯为责任内阁总理大臣后终止活动。

资政院

清末预备立宪所设立的中央谘议机构。1907年宣布成立,1910年10月正式开院,由清廷指派100名,各省谘议局推选100名,共200名议员组成。均系皇亲贵族、官绅、地主和其它有产阶级,满族贵族于其中享有特权。该院有议定国家收入、预决算、税法、公债、制定法规、弹劾大臣等职权,但所议事项须具奏请旨,实为清廷御用机关。武昌起义后积极推举袁世凯为内阁总理,清室位后解散。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