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资本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资本论》zibenlun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由萌芽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进行的认真研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固有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全书共4卷,第1卷于1867年9月出版,第2、3卷是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马克思生前原定作为第4卷的1862年手稿经k·考茨基整理于1905年至1910年以《剩余价值理论》为题,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部分出版。直到1954年至1961年,苏联才按马克思的原稿出版了俄译本,编为《资本论》第4卷。 资本论马克思的主要著作。写于19世纪40—80年代。共4卷。第1卷于1867年在德国汉堡出版,第2、第3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第4卷在恩格斯逝世后由考茨基整理成3册,分别于1904、1905和1910年出版。现编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6卷。第1卷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第2卷论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第3卷分析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第4卷围绕着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和批判了各种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马克思在这部巨著中把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看作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历史过程。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揭示和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及其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把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核心,马克思依据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机制,论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指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创造者的历史使命。《资本论》中全面运用和论证了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运用了分析与综合、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等辩证思维方法。列宁指出:“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资本论》中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范畴作了经典的表述,以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逻辑的论证检验了这一历史观的正确性。《资本论》不仅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 《资本论》共3卷。第1卷,经马克思辛勤劳动40年于1867年3月底完稿,1867年9月14日出版。全书分为7篇25章。后两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用10年时间依据其手稿编辑整理而成,分别于1885年7月和1894年12月出版。第2卷分为3篇21章,第3卷分为7篇52章。《资本论》问世100多年来,已被翻译为26种文字、140多种版本在世界各地流行。中国于1936年翻译出版第1卷。1938年出版三卷全译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